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下面再看《坛经》的正文就知道般若的力量了。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  相似文献   
2.
《金刚经》是专门讲般若的,六祖传授的法要是从《金刚经》来的,悟也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坛经》第一品专门讲这一点。《坛经》第二品是专讲般若,我们讲禅宗要借教悟宗,宗不能离开教,不能象后来一些讲禅宗的过份强调祖师们所用的那些方便,而把教丢在一边。六祖并没有离开教,东山法门就是从《金刚经》来的。《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相似文献   
3.
因果轮回说,是佛教存在的基础。世人多因无明所遮,未究此理。贾题韬居士在口述的《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一文,谈到学佛因缘,他就是从究竟人生、解决三世因果等核心问题入手,发心研读佛经。之后,他又从研究中观,接触唯识及与西藏大德的参学里,“思想上豁然产生一条把握透视人生的崭新途径”。如此的精进渐学,为刚入门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学佛因缘,殊胜且迥异,只要本着求真和正信为导向,了生脱死的根本同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