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病死率很高,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化疗毒副作用较大,会引起肿瘤患者出现生理上和心理上较大的变化,产生烦躁、焦虑、沮丧等心理活动,并有可能引起病情的恶化,因此极有必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本文从心理方面对化疗患者进行指导探讨,使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负性情绪体验和脑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重评后被试的负性情绪体验强度和LPP波幅(300~1300ms)比简单注视条件下低;分心后被试的负性情绪体验强度比简单注视条件下低,但LPP波幅显示比简单注视条件下高。这说明认知重评和分心对负性情绪体验和脑电活动的影响不同,负性刺激再次呈现时认知重评优于分心策略的调节。该研究为认知重评和分心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谁能进入“上流社会”如果从财富的占有量来衡量,现在能被称做上流社会的人大约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据《今日美国》杂志1998年提供的统计数字,目前这1%的最富有的美国人拥有全美国财富的42%;其中最富有的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的数目最低的也达200万美元以上。然而,家庭经济状况只能说明某些人具备了进入“上流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特别是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强台风、火山爆发、干旱、虫害等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各种人为灾害,如矿难、交通事故、疾病、战争、群死群伤等也在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前50年全世界发生的大灾16次,后50年大灾上升到30次,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中国的大灾则多达15次,大灾使中国的损失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每年1000亿人民币上升到1998年全年损失达3000亿元。残酷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去思索一个问题:灾害中的伦理道德问题。2004年12月20号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的强大地震,给印度洋周边国家居民造成了灭顶之灾,灾难不可避免,但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原本可以缩小到最底限度的。据了解,地震引发的海啸要一个半小时后才会冲击斯里兰卡,到达泰国和马来西亚海岸也需一个小时,人们只需要15分钟即可跑到内陆安全地带。然而只因为印度洋海域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政治上的互不信任,而不能很好的合作等原因,致使没有建立海啸警报系统,缺乏预警机制。2003年,发源于广东的SARS病之所以蔓延得如此迅速,跟政府官员的麻痹大意、有意隐瞒灾情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老年人与青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及再认成绩。给被试同时呈现积极、中性及消极情绪图片,分为注意和记忆两部分任务。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分析发现,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表现出对积极图片更大的注意偏向,且在随后的再认过程中对积极情绪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支持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说明中国老年人同样存在“积极效应”,情绪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选择偏爱的积极情绪信息来适应老化。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认为,明末清初形成的重视“个人”的 一股思想潮流,自清代中叶以来从地表消失,直到近代,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又展 现 了现代性的“个体”观念。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认为在明清之际的公私辩中已经出现了维护独 立性的个体、个人的思想。实际上,深入分析以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为代表的明末清初 思想家的公私辩中对“私”的正当性辩护及其限度,可以发现,尽管私、私欲在某种程度上 被肯定,但并未获得独立性地位,相对于公而言,私仍然具有某种伦理之恶的属性;在群己 关系中,“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局限于抽象的概念层面,并不具有 现代的个人、个体属性。从明清之际至近代,公私辩的逻辑进路是一脉相承的,“公”是“ 私”的前提,“群”是“己”的限度,他们的区别在于各自致力于探寻达至“公私和谐” 的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