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3 毫秒
61.
文章综述了惊恐障碍患者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解释偏向、记忆偏向等认知偏向。对威胁性信息的优先注意激发焦虑体验,对模糊信息的灾难化解释增加焦虑水平,对引起焦虑感信息的记忆保持促使惊恐体验更易于提取,这3种认知偏向促使具有焦虑倾向的个体对惊恐障碍更易感,也是惊恐障碍形成和保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2.
杨治良  邹庆宇 《心理科学》2007,30(6):1314-1320
本研究以上海行政区为划分标准,探讨了"上海人"和"非上海人"群体的地域刻板印象以及"内-外群体效应"。结果发现:(1)IAT结果表明,被试在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相容条件(t(25)=3.282,p<0.01);(2)SEB结果表明,被试对于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句子做出解释的次数显著多于符合刻板印象的句子(t(73)=2.844,p<0.01),且不同地域来源的被试做出的内、外归因也有显著差异(t(72)=3.172,p<0.01)。研究采用两种测验方法证实了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并且通过实践验证了SEB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5~8岁儿童对模糊信息具有多重解释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彦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7,30(1):158-161
参照Carpendale和Chandler的实验范式,研究儿童对于“人们可能对同样信息给出不同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解,考察5~8岁儿童的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结果表明,5岁儿童不能理解心理过程的解释性,认为同样的信息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从6岁开始,儿童才认识到,模糊信息可以有多种解释,但6、7岁时的这种理解并不完善,成绩随着任务要求而变化。8岁儿童才有比较稳定的解释性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64.
特征类型在组合概念范畴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烨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5,37(4):450-457
组合概念范畴效应是指,人们解释不同范畴组合概念的策略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特征列举实验和建构路径模型,检验概念的特征类型在组合概念范畴效应中的作用。特征列举实验的结果表明,生物的实体特征比率高于人造物,而人造物的情境特征比率高于生物。路径分析的结果表明:⑴修饰词的实体特征比率显著影响属性解释比率,修饰词具有较多实体特征的组合概念得到属性解释的比率较高;⑵主名词的情境特征比率对关系解释比率的影响不显著;⑶将特征类型引入路径模型后,范畴对解释策略的影响依然显著。因此,范畴间的特征类型差异会影响组合概念范畴效应,但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直觉主义认知逻辑IEL不仅为邱奇–费奇悖论提供了解悖思路,还促进了直觉主义认识论的研究。IEL的构建旨在遵循BHK解释,以“直觉主义知识就是证实的结果”作为核心观点,接纳A→KA和KA→??A。IEL的预期解释借助“证实”概念给出了“直觉主义知识KA的证明”的定义,并以此扩展BHK解释。但直觉主义逻辑依赖于直觉主义数学,这使得BHK解释的核心在于对构造性证明的要求,基于此,IEL的预期解释偏离了BHK解释的初衷,进而IEL未能达到预期构建目标。通过对KA作新解读,能引出直觉主义真和经典真之间不同程度的真,IEL系统的一些重要内定理也将获得新理解。此外,关于IEL系统对应问题的一个猜测被提出来。  相似文献   
66.
稿件要求     
一、标题:应简明扼要,反映论文主旨,尽量避免采用副标题。附上英文标题。 二、作者身份:含姓名、lT作单位、职称或学位(或在读学位)。 三、摘要:简明确切地记述论文梗概和重要内容。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以200字为限。  相似文献   
67.
本章对人们为什么信仰或不信仰宗教问题,运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从认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社会生物论、心理学、神经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宗教信仰的渊源、种种表现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表明了科学应该和能够对宗教信仰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告诫人们对宗教信仰可以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不必盲目轻信。  相似文献   
68.
本文之所以要讲解释学分类,因为研究、实施解释学的人往往有三个忽略:(一)不注意海德格尔为什么要中断解释学循环;(二)不反省"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好的理解古代人"的启蒙教条;(三)还原解释经验比作为知识学的解释学更能面向事物(文本)本身.  相似文献   
69.
个体行动认知表征水平是与个人的行动而非一般心理功能具有特定关联的思维风格。它是一个80年代后兴起的研究领域。本文围绕行动认知表征水平研究的背景、认知表征水平与行动的交互作用以及行动认知表征水平的个体差异展开介绍。文章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70.
本文揭示了近代中国哲学历史观的演进与变革,从龚自珍、魏源的变易史观,到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进化史观,再到陈独秀、李大钊的唯物史观,是一个梯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中国近代的进化论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反帝反封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则实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历史观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