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由法律、社会规范、市场和代码等构成的网络规范体系中,网络道德作为一种独立的规范力和一种具有渗透性的元规范力,可以弥补其他规范力的缺陷,在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独特的规范作用.充分发挥网络道德的这种独特作用,有利于增强网络公共道德意识,提高电子商务道德水平,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2.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传播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媒体也成为传统宗教在世俗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梵蒂冈也积极利用网络来传播教义、发展信众,发挥着天主教乃至整个西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3.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4.
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与蔓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对网络道德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主要集中在网络道德的含义与特点,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关系,网络道德的危机与困境,网络道德原则与规范,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学等方面。综述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网络道德的更多的关注和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5.
大学生网络和当面咨询态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大学生对网络和当面咨询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03名大学生进行网络和当面咨询态度调查。结果表明从目前看当面咨询态度比网络咨询态度积极,但是网络咨询态度的两个维度均在中性评价之上,且接受心理帮助污名、交流恐惧度和自我隐蔽等三个求助态度的负面影响因素,对当面咨询态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网络咨询态度没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网络咨询可以减弱学生求助态度负面因素的影响,弥补当面咨询的不足,增进学生的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96.
网络话语暴力事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传播问题,它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机制,这一心理机制即"怨恨".本文尝试结合汶川大地震期间的王石"捐款门"事件说明"怨恨"心理在网络话语暴力事件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7.
设计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人是生活的中心,做设计必须先了解人,了解人的情感,因为归根到底是人的情感支配着人的种种行为。人们的追求和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地提升到新的层面,由单纯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已经过渡为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因此,网络界面设计在设计之初,能以情感互动作为设计出发点,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将会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8.
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初级中学363名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研究。结论表明: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79%;初中生在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易成瘾。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在《卡特尔十四种人格因素问题》中的忧虑性、自律性、适应性与焦虑性、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等因子上差异显著。与非成瘾学生相比,成瘾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成瘾学生可能更经常体验到孤独、焦虑和不满,并且在生活中较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99.
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究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对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有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具有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100.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亲子依恋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检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理论观点。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和亲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2)家庭环境中家庭亲密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父子依恋中的父子信任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母子依恋中的母子疏离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3)家庭亲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所起的中介作用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支持了“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相应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