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1.
国内青少年自尊研究常用量表适用及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楠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200-201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自尊、自爱,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自尊研究不像西方心理学家们那样系统,内容也没有西方丰富,大量的研究量表也是借鉴和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在西方早期自尊理论及近年研究趋向的引导下,自尊研究受到我国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重视,到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加快推动了国内自尊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12.
本文对Baumeister等关于自尊水平与暴力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进行介绍,即容易产生暴力行为的人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低自尊者,而是有自恋特征的并且具有不现实、不稳定、浮夸性质的高自尊者,导致暴力行为的直接原因是自我受到威胁。并根据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结果对该理论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413.
采用自我调节学习问卷、感知教师支持问卷及自尊问卷,对334名高中生进行测量,探究感知教师支持及性别在自我调节学习与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我调节学习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感知教师支持与自尊及自我调节学习呈显著正相关;(2)感知教师支持及性别在自我调节学习与自尊之间均起调节作用:自我调节学习对自尊的影响在女生中更为明显,感知高水平的教师支持缓解了低自我调节学习对自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14.
为考察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地震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对PTG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在控制创伤暴露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促进PTG,也可以分别通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促进PTG,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经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来促进PTG,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社会支持对PTG影响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其自尊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15.
为探讨初中生的生涯成熟度、自尊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北京和武汉的69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的生涯成熟度能够正向预测积极情绪;自尊在生涯自我知识、自信心及稳定性与积极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生涯世界知识、主动性与积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初中生的生涯成熟度能通过自尊对积极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16.
小学儿童自尊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55g小学3~6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区分了传统上的高、低自尊,并在此基础上把高自尊区分为防御性高自尊和真正性高自尊,探讨了两类高自尊儿童的同伴接纳状况。结果表明:防御性高自尊儿童多于真正性高自尊儿童,防御性高自尊儿童中女生显著多于男生;防御性高自尊和真正性高自尊儿童的同伴接纳程度均显著高于低自尊儿童,并且真正性高自尊儿童的同伴接纳程度显著高于防御性高自尊儿童。  相似文献   
417.
刘宁  杨波 《应用心理学》2023,(3):231-238
为探索暴力犯的羞耻感与自我攻击的关系及自尊和愤怒内部表达的中介作用,采用羞耻感量表、自尊量表、愤怒内部表达和自我攻击分量表对533名成年男性暴力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羞耻感、自尊、愤怒内部表达和自我攻击之间相关均显著;(2)羞耻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攻击,自尊和愤怒内部表达在其中起并列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7.91%和34.33%。本研究揭示了羞耻感是导致暴力犯自我攻击的重要因素,且通过降低自尊和增加愤怒内部表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18.
汤云 《哲学动态》2023,(6):91-97
与正义相关的规范性理论往往视自尊为理论焦点,罗尔斯、玛格利特、霍耐特和查尔斯·泰勒等人的理论均反映了这一特点。柯林·博德从斯多葛主义出发反驳了这一基本立场,其论证核心为“依赖性论题”,即自尊依赖于他人的尊重性态度。借用尼采对“升华的愤恨”的反思,通过区分两种不同形式的痛苦能够反驳博德的论证,并证明博德对自尊自足性的强调将使其拯救自尊的努力产生伤害自尊的后果。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尊,博德应该接受而不是否认“依赖性论题”。  相似文献   
419.
采用简版负性评价恐惧量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对627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筛选出社交焦虑高分组和低分组,运用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 EAST)测量两组被试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探讨高、低社交焦虑者的内隐自尊特性。结果表明,高、低社交焦虑者存在截然不同的内隐“自我-他人”态度。具体表现在:(1)高、低社交焦虑者均有显著积极的内隐自尊;低社交焦虑者有显著消极的内隐“他尊”,而高社交焦虑者的消极内隐“他尊”并不显著;(2)高社交焦虑者的积极内隐自尊和消极内隐“他尊”均显著弱于低社交焦虑者,高社交焦虑者的自我偏爱程度较弱。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个体的内隐自尊特性是:相对低的内隐自尊(对自己积极不足)、相对高的内隐“他尊”(不消极看待他人),可能正是这种削弱的自我偏爱倾向,才是其核心症结。  相似文献   
420.
本研究评估简版宗教应对(Religious Coping)量表(Brief-RCOPE,B-RCOPE)汉化版在151名新西兰华人移民基督徒中的信度与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积极宗教应对(PRC)、消极宗教应对(NRC)两个因子,PRC、NRC及整体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9、0.746以及0.757;第7个、第13个项目因子载荷偏低;PRC与心理韧性显著正相关,NRC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问卷实证效度较好。汉化B-RCOPE适用于华人基督徒群体。条目7和13需要更大样本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