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美德伦理学通常被指责为不能提供正确行动的独立标准。面对这一责难,美德伦理学产生了两种回应。一些美德伦理学家认为,伦理学应当用美德概念替代正确行动的概念;另一些美德伦理学家主张,正确行动的概念可以还原为美德概念,并提供了正确行动的美德伦理学解释。前者的回应是不合理的,后者提供的解释是不成功的。美德伦理学的结构决定了它不能提供正确行动的独立解释。其根源就在于美德伦理学与规则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不同组成部分。美德伦理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理论,不适合于论说对行动的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52.
智德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智或智慧之智德是西方四枢德之一,是中国“三达德”与“五常”之一。重视智德的心理形式分析是西方智德观的特点,而重视智德的社会内容的分析是中国智德观的特点。智德除了智力与道德相统一这一根本特点外,还具有实践性和利害性、工具性和基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略论利奥波德及其生态学的道德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红 《世界哲学》2006,27(6):65-70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生态学对自然界状态和食物链的概念,以及利奥波德从生态哲学角度对土地金字塔所做的阐释,梳理了利奥波德对生态学的道德心这一理念的具体内容,说明了生态学道德心和休闲活动在保护环境和形成环保意识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建立或培养生态学的道德心,限制膨胀的私欲;2.开展休闲活动:加强生态学的意识,培养理性美德和荒野审美感。  相似文献   
54.
“孝”在儒家传统中发挥着双重功能,既是公共生活的规范,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个 人美德。作为公共规范的“孝”,往往意味着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品格和家庭伦理生活的顺从 关系,被统治者所关注、舆论所监督、公权力所保障,由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孝道 ”可能演化为一种“道德表演”。作为私人美德的“孝”,建基于家庭成员的 “互爱”,它出于个体的意志自由和道德自愿,更加具有真实性,体现了血缘之亲和家庭 之爱。现代意义上的“孝道”有必要弱化“孝”的公共规范色彩,而提升其作为一种个人 美德的意义,提倡从意志自由和情感自愿的角度去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互爱关系 。  相似文献   
55.
关于美德伦理学是否具有理论上的独立性,是否可以归于以往规范伦理学(如功利主义美德论、义务论的美德论),哲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美德伦理学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即各种具体的美德概念。美德伦理学对基本概念以及概念还原主义的应用不是严格欧几里得式的机械应用,而是一种类似关联结构式的概念推理应用。以美德概念为基本概念的美德伦理学具有理论独立性,具有与以往规范伦理学理论抗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6.
林桂榛 《哲学动态》2008,4(4):71-74
"亲亲相隐"的是非问题是一个聚讼不已的古老话题.世纪初学界又出现一场关于"亲亲相隐"的集中讨论,围绕刘清平教授<美德还是腐败?>等文提出的儒家"亲亲相隐"主张与"腐败"之关系,<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复旦学报>等刊文近40篇.  相似文献   
57.
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的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涉及关于美德伦理学的身份再确认;关于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所面临的几种指控。  相似文献   
58.
孟子道德学说的美德伦理特征及其现代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道德思想走的是纯粹内向证求之路,从人的内心亲证善端,并以推扩内在善端的方式来涵养美德,而不是把规范作为前提,充分体现了以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作为思考重心的美德伦理学特征。孟子的美德伦理思想是成体系的,并且其理论内部是自洽的,对我们当代美德伦理学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公德总是相对于私德而言的.根据对公德的"公"之范围的不同界定,原先的公德就会转变为私德.公德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个体性美德与制度性美德.在个体性美德中,正义具有与其他美德极为不同的特征.我们的公德建设应从个体正义感的培养与制度正义的构建和维系入手.  相似文献   
60.
公民美德体现的是公民与国家(事务)关系中的德性,因此,公民美德必然与国家的政制密切相关。我国采取了人民共和国的政制形式,因此,我国公民美德的主要课题就是围绕人民共和国的政制,并积极阐述适应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美德要素和行为模式等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