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覃黎丽 《美与时代》2023,(1):150-150
作品简介:以高温颜色釉进行创作的一系列水果题材的陶瓷绘画作品,经过13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在创作过程中大胆用色,增加色彩的流动性与饱和度,让画面形成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突出陶瓷独有的釉色美。  相似文献   
572.
本文以元代文人画家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之题跋诗为切入点,阐述了以书入画给文人画带来的绘画生机,以及书画相通在三个方面的契合点。元代书、画两界的翘楚赵孟頫(1254-1322)画过一幅《秀石疏林图》,此画算得上是文人画的精品之作。在它的卷后有首题跋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  相似文献   
573.
马欢 《美与时代》2023,(5):85-8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最早期的生产活动区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影响力的主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学习黄河文化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黄河督运图》是我国清代对黄河流域风俗民情、街市建筑、人物服饰以及黄河漕运的景致、商业经济的交流等进行细致描绘的史诗级纪实巨幅绘画作品。此图非常直观地反映出我国清朝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形态和社会形态,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74.
本文以梳理西方绘画的表现,来分析西方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方式。从西方传统绘画图式发展的形式,可以很明显看到西方传统绘画是在描摹客观的自然之物的认知下不断地发展起来的。由于对自然空间的感受和对绘画空间的表现都是在一种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尊重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所以西方传统绘画就一直在模仿说的理论下不断地发展着。西方的哲学理念是以数的绝对性及实证思想作为认识事物的原则,并且以此形成了西方绘画的方法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传统绘画的必然特征就是客观性。  相似文献   
575.
美国艺术史学者文以诚在其文章《十七世纪绘画的视觉与修正》中提出了董其昌“仿”系统下的早期绘画作品群,进而又通过“仿”的艺术谱系提出了“董其昌的历史性绘画”。这种“仿”不是单纯的模仿,它指向“修正”,也指向历史的主体性。董其昌在“仿”古人的基础上,在绘画领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576.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形色兼备,富有吸引力,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发展,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喜欢绘画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对他们来说,绘画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探索美的一种媒介,而且是自我得以肯定的一种途径.通过绘画,他们可以表述思想,表现生活美,还可以宣泄感情,想象和创造世界.笔者觉得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77.
奥地利的柯珂希卡是20世纪典型的表现主义画家,其早期绘画风格属于维也纳分离派。一战后,柯珂希卡的绘画开始走向表现主义。他以敏锐的感觉和强烈的色彩以及性与色情的象征和暗示吸引着世人的注意,作品具有鲜明的性格和精神特征,并建立了独特的个人表现主义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578.
<正>梵·高的绘画以情感的深刻性震撼人,他燃烧的激情透射的是时代的情感,又因这种情感的宗教性而迥异于同时代的画家。他不是以线条或造型模仿外物,而是赋予色彩以情感和意义,同时又极力在事物中寻找隐藏的诗意。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具有宗教意味的阅读和"用语言来画"的书信写作。  相似文献   
579.
西藏佛教的传统中,两种阿弥陀不作一个尊格即“阿弥陀佛”来称呼。作为报身的无量寿(Tshe dpag med,Amitayus)和作为变化身的无量光(’Od dpag med,Ami-tabha)始终被区别开来。笔者曾在《西藏撰述的净土教系佛典》(《佛教大学大学院研究纪要》第七号)一篇杂文中谈到这一问题,这里想再次就两者在图像方面的差异叙述一下。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都只是座像,即结金刚结跏趺座(rdo rje skyi mo dru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