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2011年9月13日,由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组织,自然科技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部分媒体记者自愿参与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座谈会,在北京圆山酒店举行。与会人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牛顿科学世界》杂志社、《五柳村》网站。  相似文献   
32.
电子产品改变了人们社会活动的模式和生活方式,其低龄化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塑造了儿童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源于儿童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的交互作用。生态科技微系统理论是在当今电子科技的环境下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背景框架提出的解释电子媒体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理论模型。电子产品作为儿童学习、娱乐、沟通和展示自我的工具,对儿童的认知方式、情感互动方式和参与社会的方式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依赖于三个相互独立又关联的因素之间的作用:儿童自身的特点、电子媒体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儿童媒体使用的环境。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以探讨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儿童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日益社会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有违科技荣辱观的问题日益凸显。它们不仅败坏学术风气,损害我国科技界声誉,而且阻碍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势下和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科技荣辱观的研究和建设,既十分紧迫,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4.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求真精神、批判精神构成了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科学精神形成对比,人文精神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面对现代社会医学与人文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重新找回医学与人文亲和的‘蜜月’,建立两者之间和谐融合、共生互动的关系,让医学科学朝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发展。”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医学研究生是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肿瘤的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这四大肿瘤治疗发展史的研究,揭示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肿瘤治疗进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辨证地展现: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肿瘤的治疗将一定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6.
李兰芬  王永明 《学海》2007,42(6):63-66
科学技术何以需要伦理禁区?人类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底线?又该如何控制和评价科技实践和科学后果?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构成科技高速发展时代人能否真正全面发展的现代性事件.伦理禁区的本质是对科技异化的批判、反思和规范,是对科技人性化的渴求与展望.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旨在实现科学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37.
践行科技荣辱观:思想意识、舆论氛围和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践行社会主义科技荣辱观,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科研道德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重要工作.本文从思想意识、舆论氛围和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对科技工作者践行科技荣辱观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加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8.
科技文化内涵要素所凝聚成的科学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当前反邪教斗争中具有并发挥着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特殊的社会功能。科技文化的弘扬能够从根本上揭露掩藏在现代科学外衣下的邪教的本来面目.帮助人们认清宗教的实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规避邪教:能够逐渐瓦解、摧毁邪教“亚文化”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的制度与组织基础;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与理性的观念.从思想深处建构反邪教的心理网关。因此,大力弘扬科技文化是当前反邪教斗争中所必不可少的、无可替代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9.
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执行着意识形态的职能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的科学伦理思想。同时这又是他试图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序曲。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的合理化的伦理观进行解析和批判,提出了交往关系的伦理解释框架,辨析了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制度背景,并认为,只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制度框架的合理性才能直接同社会劳动系统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使国家干预活动的增加,同时技术与科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作用。哈贝马斯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也可以引发我们对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的思考。然而,在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批判中,的确存在着方法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