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以3353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消极情感的特点,并进一步检验了不同依恋类型对青少年消极情感的独特效应、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与消极情感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对消极情感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消极情感水平总体上呈现从初一到高二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同伴与父子依恋对消极情感的独特效应显著,但母子依恋的独特效应不显著,且同伴依恋在消极情感中的独特效应显著高于父子与母子依恋;3)同伴依恋部分中介父子依恋与消极情感、完全中介母子依恋与消极情感的联系,同时,父子与母子依恋又调节同伴依恋对消极情感的影响,表现为同伴依恋对消极情感的预测在高亲子依恋个体中更显著。因而,依恋对消极情感的作用机制中,间接效应模型与交互作用模型同时成立,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2.
本对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消极心理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农民工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心理逐渐产生了仇视憎恶,保守自卑,游离飘忽,反叛叛逆等特征,这一系列消极心理现象促使农民工与城市的隔离,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3.
幼儿社交退缩游戏矫正的倒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平枝 《心理科学》2004,27(1):231-233
本研究采用A1B1A2B2的倒返实验设计,探讨由幼儿教师编制并实施的幼儿集体系列游戏是否能矫正幼儿的社交退缩。结果显示,被试在A1很少与人交往,在B1与人交往的时间经过一定的反复逐渐增加,在A2与人交往的时间再度减少,在B2与人交往的时间又增加;A1与B1、B2有极显著差别。实验证明,幼儿集体系列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74.
责任归因、幸灾乐祸与帮助意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具体探讨在他人出现不幸时,作为同学、同伴等的归因、责任推断、幸灾乐祸情感反应程度以及想不想提供帮助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内部归因对责任推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消极情感对同情和幸灾乐祸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责任程度与幸灾乐祸关系密切;幸灾乐祸和同情对帮助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5.
童年中期儿童受欺负地位稳定性与社会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522名小学二、三、四年级的儿童进行间隔1年(两次收集数据)的纵向研究,考察了儿童受欺负稳定性及其与社会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欺负在小学儿童中十分常见,但并不是一种很稳定的现象,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受欺负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在间隔1年的追踪研究中,只有大约6.6%的儿童被连续两次评定为受欺负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儿童的受欺负与社会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同时性关联;鉴别分析表明,同伴拒绝、退缩行为是区分儿童受欺负稳定性的两个最主要的社会能力变量。  相似文献   
76.
秦曼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316-1326
心理治疗消极后果是指由于心理治疗本身直接导致的来访者病情恶化。消极后果表现形式多样,对其测量应全面而仔细确证。消极后果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来访者中有人格病理诊断、人际功能障碍、他评病情严重、对治疗期望不正确和动机低下;治疗师缺乏共情、对来访者出现负性反移情、低估来访者病情和错误使用治疗技术;潜在有害疗法。对其预防包括治疗前对治疗师和疗法进行规范和治疗中采用聚焦来访者的研究减少消极后果发生率。最后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测量、研究单位选择和伦理等难题,未来研究应全面呈现研究数据、采用RCT研究确定消极后果发生率、用交互作用研究模式寻找消极后果影响因素以及对中介变量的研究探询消极后果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7.
医生主动放弃治疗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医生对身患绝症,没有治疗效果的病人主动放弃治疗给法律带来了三方面的冲击。法律在放弃治疗问题上的革命否定了对该类病人的“治疗”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否定了延长此类病人的存活期限一定符合病人利益的主张,甚至否定了此类病人的生命权益。在我国有关放弃治疗立法中,应注意对放弃治疗的定义、对象、决定的作出者以及放弃治疗的例外作出界定,设立放弃治疗宣查委员会,在法律上规定其职能,。  相似文献   
78.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详尽介绍了西方30年来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成果,重点介绍SWB的结构、内容和理论,探讨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课题,旨在为我国本土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田相娟  曹衍淼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20,52(12):1407-1420
累积压力假说与匹配-不匹配假说均可解释远端和近端逆境对个体抑郁的影响, 但鲜有研究考察遗传基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 对970名青少年进行间隔3年的追踪调查。分别以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为远端和近端压力指标, FKBP5基因多位点累加得分为遗传指标, 考察三者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在男青少年中, E × E × G显著。当累加得分较高、同伴侵害水平较高时, 母亲消极教养显著负向预测抑郁, 符合匹配-不匹配假说; 累加得分较低时, E × E不显著, 但倾向于以累积压力假说的方式发挥作用。女青少年中, E × E × G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 在男青少年中, 累积压力假说与匹配-不匹配假说均可阐明抑郁的发生机制, 分别适用于携带不同FKBP5基因多位点累加得分的个体。  相似文献   
80.
以往研究表明消极的养育行为损害青少年学业成绩,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缺乏探究。本研究通过检验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父母消极归因情境下努力控制在粗暴养育和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88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填写粗暴养育问卷、努力控制分量表、儿童责任归因分量表,并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均值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结果显示:(1)控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努力控制是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3)粗暴养育通过努力控制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受父母消极归因的调节。因此,矫正父母消极的养育行为和归因模式,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利于改善其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