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个人主义与自我驱动--美国人的自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荣 《学海》2005,1(3):50-57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主体,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有其历史传统.美国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自主动机,自主抉择,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对待美国个人主义既不能简单地批判和否定,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追从,而应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并坚持集体主义不动摇.  相似文献   
152.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的二重性与道德”的问题,试图通过人的二重性:“理性”与“情感”对道德的作用来论证道德的产生与维系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二者,并对人的自由、责任与使命作了道德性的分析,从而揭示人类生活应当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54.
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明 《学海》2004,(6):156-158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对著作权权能进行限制并在各国著作权法中得以普遍认可适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为不需征得著作权人许可且不支付任何报酬地使用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对合理使用制度中的“合理性”判断标准的研究,无论对于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使用作品的目的、被使用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程度及对被使用作品的影响等四要素对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5.
自由二题     
一墙上挂着温度表。天冷了,里面的红色水银柱下降,暖了,它往上升,没有丝毫的差错,大家都说它是一个称职的温度表。有一天,它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怀疑:“我为什么要随着天气行动呢?我应该想向上就向上,想向下就向下,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我应当尊重自己的兴趣。”温度表决定采取这样的自我尊重,它在墙上自由活动,不再留意外面空气的变化。于是大家说它是个废物,一下将它摔在了地上。二有一只狼,骨瘦如柴,好久没找到吃的了,正在这时它遇到一只路过的家狗。“兄弟!”狗招呼道,“瞧你颠沛流离的,早晚要完蛋,干吗不学我,工作稳当,温饱不愁…  相似文献   
156.
休谟认为 ,正义的起源在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有限同情心 ,正义乃是为了弥补自然与人性的这种不足而产生的人为之德 ,正义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划分财产权利的道德规则。本文对休谟的正义观进行了阐述和简要评析 ,并指出了其正义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7.
2004年8月5日到10日,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主办的“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顺利举行。 中国基督教“两会”作为主办单位,有8个展厅。承蒙中国基督教“两会”关照,中国天主教作为随展,设有一个展厅。我们展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有关圣经的出版、发行和阅读情况,以及关于圣经的书籍、剪纸和礼仪用品。  相似文献   
158.
书讯     
《孔子回家——海归读〈论语〉》,周炽成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出版。周炽成的《孔子回家——海归读〈论语〉》乃针对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而作。李说丧家,周说回家(回到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与逐句解释《论语》的书不同,本书是对《论语》的通解。上篇《论语》古今谈叙说它在中国和海外的影响,讨论它成为经的时间,并对  相似文献   
159.
在经济价值观上倡导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大特征,这一源头可追溯至斯密。经济自由是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自由"问题上,斯密倡导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像法国古典经济学派所提的赤裸裸的"自由放任"。从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政府的职责和贸易等问题的论述中就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佐证。斯密的这种有限度的自由观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如何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社会、实现社会公正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0.
雷尔顿(Peter Railton)不仅关注解释规范何以拥有约束力量这一传统问题,同时也特别关注解释在规范面前我们何以仍然能够保持自由的问题。他认为我们不必将休谟与康德割裂,我们不但要为道德规范寻找假然基础,而且要为其寻找非假然的逻辑基础。雷尔顿诉诸构成性论证,借助对能动性概念的分析,表明我们的信念指向真而我们的行动指向善。借以证明能动性概念本身就承诺了规范活动的非假然性。他还提出了“就高”与“就低”两个标准,对休谟只强调人类行动满足人类当前欲求的主张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类除了满足基本欲求的就低倾向外,还具有择善而从的就高能力。构成性论证从既已存在的人的能动活动入手,其论证效力存在争议。但是雷尔顿认为,正是能动性的开放性本身让我们在规范面前保留了自由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