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该研究在两个实验中以眼动控制方法探讨了影响汉语四字词组歧义出现的因素。实验一的结果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句子理解过程中偏正词组专科学生中间的两个字符出现了歧义效应,正确的结论是在正常的汉语句子阅读中这种歧义效应不会出现;实验二检验了这种词组出现歧义效应的必要条件即这两个字符作为先行词必须出现在句首,这是一种新近性效应,结果表明这个先行词是汉语四字词组歧义出现的必要条件,这符合单一方向的句法分析假设与先行词联想效应,先行词实际上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一种背景效应或者称作先行词联想效应。  相似文献   
102.
徐长福 《现代哲学》2005,1(1):11-17
“汉语马克思”,指用汉语书写的马克思,已存在一个世纪了。此间,马克思主要被看作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不是一个学者。马克思主义也主要被看作意识形态而不是学术思想。但事实上,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学者,然后才是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也首先是一种按照学术规范取得的学术成果,然后才是一种意识形态。无论如何,学术品质是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以马克思的学术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汉语马克思的第二个世纪首先应是一个学术世纪。  相似文献   
103.
焦建亭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5,28(5):1082-1086
本文用四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动词的隐含因果性特征对代词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2×2被试内设计,方法为探测词法。结果表明,有些汉语动词的语义中存在着隐含因果性特征,它影响了主语和宾语的相对通达性。同时发现,汉语中的宾语引发动词的隐含因果性倾向比主语引发动词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4.
个体在利用动词隐含因果语义线索确定代词所指的过程中会结合动词语义特征和语境信息两个方面,已有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语境信息,本研究采用句子理解任务,考察有无语境支持和不同动词类型(主语隐含型和宾语隐含型)四种条件下,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利用动词隐含因果语义信息加工代词的能力。结果显示,(1)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代词加工表现显著差于典型发展儿童;(2)语境信息可以帮助被试确定代词所指,且对两组被试成绩的提高程度相当。以上结果表明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之所以无法利用动词的隐含因果语义线索确定代词所指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该类动词的语义表征存在问题,而非无法利用语境信息。  相似文献   
105.
梵本《唯识三十颂》汉译问题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白慧 《法音》2006,(2):15-17
近日重温了《唯识三十颂》的梵语原文和玄奘法师的汉语译文,同时也认真选读了《成唯识论》,做了一些研究,自觉有几点新知和收获。特别是对玄奘法师的《唯识三十颂》译文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加深了理解和确认,这在不小程度上使我自己能够澄清和解决有关玄奘法师《唯识三十颂》译文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一、梵语“vij`apti”一词的解释记得不久前有学者对《唯识三十颂》梵本原文中“vij`apti”一词出现在梵本《唯识三十颂》的第2、3、17、25、26、27六个颂里,其中除第2、3两个颂外,其余四个颂的vij`apti(识)是与mqtra(唯)组成一个复合名词“vij…  相似文献   
106.
张积家 《应用心理学》2006,12(4):354-355
彭聃龄先生的《汉语认知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汉语认知研究领域里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一件盛事。该书近100万字,琳琅满目,洋洋大观,皆是先生和弟子20余年来汉语认知研究的重要成果,堪称汉语认知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第一,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共分8编,第一编是汉字识别,第二编是汉字形声字的读音、语义提取和汉语的声调加工,第三编是汉语词汇识别,第四编是句子和课文理解,第五编是儿童语言发展,第六编是汉语双语加工与表征研究,第七编是汉字识别的计算机模拟,第八编是汉语认知的应用研究。内容几乎涵盖了汉语认…  相似文献   
107.
视觉加工速度、瞬间信息整合特征与汉语学习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微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6,29(3):526-531
采用因素实验设计,通过与正常学生与听力损伤学生对比实验研究,探讨汉语学习困难学生视觉加工速度和视觉瞬间信息整合的特征。结果表明:(1)汉语学习困难学生存在基本视觉加工速度不足以及汉语语言文字视觉加工的特异性困难;(2)汉语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更长时间整合瞬间视觉信息,从而影响了其加工的速度;(3)适当延长视觉刺激整合的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其视觉加工的效率。这些结果对改善学生的汉语学习困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发展性阅读障碍在许多任务中都出现同时性加工多个视觉刺激的困难, 即视觉注意广度缺陷.本文分别综述了国内外探查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研究.目前, 相关研究结果仍存争议, 这可能与背景语言的正字法深度以及被试年龄发展差异有关.未来研究还需利用干预,跨语言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探讨阅读障碍与视觉注意广度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脑电,脑成像技术探究汉语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内在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9.
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构成了设计的内涵。创新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服务。人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自然性,人类创造着文明的同时也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当代的设计师大多已经意识到创新设计决不仅仅只是创造一个奇特的外观,它应该在历史中是前进的,能够反映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为了人本身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要体现出设计师聪明才智的设计活动和作品。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汉语神学,指出新约的历史逻辑研究,虽然和圣经神学在研究内容上(信仰观方面)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但它在研究形式上由于还致力于新约的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的阐明,所以,它远远超出了一般以讨论圣经文本的信仰教义为使命的圣经神学,应当属于人文-社会学的新约学范畴.其人文性表现在新约文本的语言观、时间观的阐释中;其社会学的特征体现在新约文本的正义观的论说中.在研究方法上,新约的历史逻辑在根本上区别于圣经神学.汉语神学的描述性的定义为:以圣经基督论为启示的中心、以汉语为母语的基督徒的信仰为经验的根据、以汉语思想文化传统为阐释的背景、以历代教会及其神学思想(希腊化、拉丁化、欧美)的学典为言说的参照、以汉语学者的基督经验的宗教学研究为基础的神学.其次,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圣经神学,其结果至少应当包括关于耶稣基督事件本身的言说、关于耶稣基督事件的人言的言说(初期教会如何看待耶稣基督事件留下的人言)、关于耶稣基督事件的历史事实的清理.如何具体地把这三者揭示出来,构成新约的历史逻辑为方法论的汉语圣经神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