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对于有着古老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纤维艺术家对于传统的继承和融入现代社会后的创新意识就都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艺术家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国外纤维艺术的精华思想,建立新的艺术理念,在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把握时代主旋律。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国纤维艺术家区别于国外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不管是具有传统特征的古老壁挂艺术,还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体化软雕塑艺术,无论是从装饰环境还是为了纯艺术的追求,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必将现代纤维艺术推向更加多元化的新境。  相似文献   
92.
儿童创作画的关键在一个创字,它要求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与理解,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对现实生活中的美进行提炼加工,以不同的选材,不同的形式融入童真、童趣,表现出儿童独特的视角。在教学中要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画的模式改变为以学生创作为主,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3.
(2008年5月上篇首语)《美与时代》杂志从创刊起,就致力于普及美学知识,探索美学走进普遍人生的途径。然而,美学是人类最为飘渺的思维之花,人生却是浩瀚无边、姿态万千的海洋,寻到一个最佳切入点,的确不是易事。20多年来的探索,有失败的痛苦,更有成功的欢乐。  相似文献   
94.
傅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3):128-128
小学开设英语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有其较强的特殊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写、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初步形成对英语的语音、语调的感知,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要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就应当把握好其特点,遵循其原则。  相似文献   
95.
我国吉祥意识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可的群体意识。传统吉祥图案成了民族传递情感的符号。吉祥意识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的形象思维,增加了艺术语言的含蓄。但是,常常打比方拐弯子说话给我国文化的国际交流设置了障碍;举国上下一片祝祷之声,容易助长说好话、说假话的风气,不利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吉祥题材和吉祥图案过于程式化,失去了汉、唐艺术的创造活力。笔者提倡打破封建迷信,还民间文化、民间艺术以健康质朴。  相似文献   
96.
触屏学习是通过触屏软硬件设备呈现学习内容,并以手势触屏交互方式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目前触屏学习基础性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在有效性上,研究发现触屏学习本身可能是有效的,但在相对优势上结果具有较大异质性;在学习后效上,触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但没有稳定地促进知识保持、知识理解以及二维到三维的学习迁移。针对触屏学习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以往研究分别从具身认知或认知负荷等理论视角给予解释。学习者、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可能是影响触屏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广泛地将触屏设备应用于学习或课堂场景为时尚早,呼吁未来研究从理论建构、影响因素、特点分析及行为/神经机制角度考察触屏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意境审美的发展脉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虚实相生的观点。意境中的虚实关系以意象作为实处探讨的起点,以境界作为向虚延伸的方向,最后在圆融中获得统一,走向融合,完成意境最终的虚实相生。只有做到虚与实的圆融,才能使意境的审美活动在主体的意识系统得到恰到好处的表现,同时也才能产生相应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8.
99.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以思想带动学术.  相似文献   
100.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8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使《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也是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