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验决策:概念、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风险决策研究范式中, 决策信息是事先限定的, 即在决策之前呈现各个决策选项的概率和收益, 被试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已有研究表明, 在传统风险决策任务中人们会高估小概率事件(rare event)。然而最近出现的一种基于不完整信息的决策形式, 即经验决策却对这一发现提出了挑战。研究发现, 人们在进行经验决策时会表现出对小概率事件的低估, 经验决策和传统决策形式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介绍经验决策的概念及其研究, 并从学习和不确定程度等角度对两种决策形式进行再认识, 以进一步理解经验决策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2.
小饼 《天风》2011,(3):46-47
众所周知,谎言是不好的,若从社会规范的高度来审视,撒谎属于品德问题,遭谴责也就毋庸置疑,古今中外这一道德标准都是一致的。从小我们都听过"狼来了"以及皮诺曹因为说谎话鼻子变长了的故事。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当"弃绝谎言"(参弗4:25;启21:8;雅5:12;太5:37)、"不要彼此说谎"(参西3:9)。主耶稣也曾教导我们说:"魔鬼是说谎之人的父。"  相似文献   
23.
代际困境反映了当前自我利益与未来他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境。人们在代际困境中如何权衡利益事关个体、组织乃至全人类的福祉。相比于传统社会困境,代际困境具有权力不对称、合作行为无直接回报和心理距离较远这三个特异性特征,它们是阻碍代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基于当前研究广泛关注的个人特质、决策情境和社会规范这三类影响代际合作的因素,本文建议可通过培养感恩与亲社会品质、扩大代际合作的声誉影响、提高与未来世代的亲近度、减少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感等方式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究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揭示声誉线索对代际合作的影响,并广泛开展跨文化研究,为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4.
环境消费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消费心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生态既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又是人类消费的对象。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个人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距离。环境问题的认知是很难和实际经验相联系的抽象概念。个人即使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实际消费行为中往往选择与保护环境的态度不一致的行动。这是态度、认知和行为没有一致的产生原因。本文对环境和消费问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经纶 《中国道教》2012,(4):38-40
有关《庄子·秋水》篇"谨守而勿失"命题的注解还有待商榷。"谨守而勿失"究竟"守"什么?笔者曾在《〈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考辨》(《中州学刊》,2009.05)和《"反其真":〈庄子·秋水〉篇主旨新论》(《船山学刊》,2012.01)两篇文章中论及到该命题的释义,但不够具体和详细,现做一专门讨论,以就正于方家。今人对"谨守而勿失"命题的释义,如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的《庄子浅注》、孙通海的《〈庄子〉译注》等,多将该命题释为类似如下的表达:谨守住前三句话道理而不失去,这就叫做回复到天真的本性,且多将此命题用句号与其前三个命题隔开。①  相似文献   
26.
王财玉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7):1245-1257
社会责任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个人努力来促进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消费模式。社会责任消费结构与测量从单一维度逐渐过渡到了多维度, 并涵盖了从产品获得、使用到购后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从影响社会责任消费的心理距离来看, 社会责任消费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类:进化心理机制阐述了作为人类进化结果的亲社会偏好是如何影响社会责任消费的, 属于远端机制; 社会规范机制阐述了外部的社会规范(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属于中端机制; 态度-行为(意愿)模型则主要阐述了消费者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 属于近端机制。随着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影响力的扩大, 企业纷纷重视其自身社会责任行为, 并由此衍生出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然而其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奖励推荐计划(referral reward program, RRP)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新顾客和保留老顾客的有力武器, 然而有关RRP对消费者推荐行为影响的研究却较为匮乏。从RRP引发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冲突的视角出发, 以营销学、动机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为基础, 系统研究RRP对推荐行为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奖励框架与社会规范对消费者推荐动机的作用; 探究情绪在动机一致性与推荐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注因果定向、自我意识及文化价值观等自我层面因素对以上过程的调节作用。将主要采用系列实验并结合神经营销学方法, 力图彻底搞清现有研究中的争论话题和填补研究空白, 这对从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相冲突的视角探讨以动机为主题的RRP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同时对中外企业了解奖励对消费者推荐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设计合理有效的RRP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陈维扬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284-1293
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将社会规范区分为描述性规范与指令性规范。近年来, 研究者从以往对社会规范的静态区分, 开始深入研究社会规范“如何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即探究社会规范的习得、传播与转变过程, 以及社会规范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社会规范的习得可以追溯至童年早期的社会互动, 描述性规范的形成是个体在社会网络中学习社会范畴典型范例的过程, 对现状的合理化催生了描述性规范向指令性规范的转化。社会规范发挥作用也呈现动态性, 不仅与社会规范的心理功能相关, 即遵守或违反社会规范能满足个体的安全感、归属感、独特感需要等, 还与外部环境如权力位置、惩罚机制相关。未来研究可对社会规范形成过程、作用过程做进一步分析; 结合社会规范强度研究, 深入探讨规范性影响的作用过程; 开展文化情境下的社会规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从梳理决策的情绪理论入手, 在综合几种主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瞻性情绪作为社会风险信息源”的假说。前瞻性情绪是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对决策选择的预期而感受到的, 进而影响决策行为的情绪。社会环境下的风险事件具有突发和稍纵即逝的特征, 如果一个公民对这类风险事件做出反应, 其结果的概率难于量化。在这种情况下, 前瞻性情绪能够为决策者快速提供有关信息, 并形成对决策预期结果严重性和可能性的综合表征, 从而成为公众场景下风险决策的有效线索。不同前瞻性情绪的组合在面对社会性风险事件时具有针对性的作用。近年来在文化比较中对于面子、荣誉和尊严文化的划分, 也为我们研究文化的情绪特征和行为效应提供了理论框架。本研究拟通过四项研究和多个实验探讨前瞻性情绪如何影响公众场景下人们的风险应对行为, 并对三种文化的情绪特征进行比较, 探索情绪性决策中个人因素、群体因素、及文化因素如何共同决定公共场景下风险决策(如亲社会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同时也期望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及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考察吸烟者身份认同和关系观在感知吸烟社会规范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关系中的作用。对1016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感知吸烟社会规范显著正向预测社交性吸烟;(2)身份认同对感知吸烟社会规范和社交性吸烟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3)关系观正向调节感知吸烟社会规范和社交性吸烟的关系,而对感知吸烟社会规范和身份认同关系的调节不显著。研究支持了感知吸烟社会规范影响社交性吸烟的身份认同机制和文化价值观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