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当把塔斯基对真概念提出的T-模式拓展到有向图上,塔斯基定理成立与否取决于归谬过程中使用的悖论及有向图的特征。本文证明了在使用说谎者悖论证明塔斯基定理时,在并且仅在有向图中含有奇循环时,说谎者悖论才会导致矛盾;在使用佐丹卡片悖论证明塔斯基定理时,在并且仅在有向图中含有高度不能被4整除的循环时,佐丹卡片悖论才会导致矛盾,这表明当T-模式拓展到有向图时,哥德尔关于"认识论悖论"应用于不完全性证明的思想能够被非平庸地类推于真之不可定义性的证明中。  相似文献   
82.
确证悖论是科学哲学和逻辑哲学中的难题,自亨普尔1945年将之发表以来,许多人致力于解决它.目前较为流行的解悖方案是相干型解悖方案.本文也是沿着相干型方案,从相关变量法(RVM)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两种解悖方案.进一步地,分析RVM方案总的来讲是属于情境迟钝方案,并指出RVM的解悖方案是现有知识背景下的最佳归纳确证方案.  相似文献   
83.
英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斯蒂芬·里德在其著作《对逻辑的思考》中讨论了这样一个语义悖论: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有一次让他的男仆桑丘·潘沙当了巴拉塔利亚岛的总督。桑丘·潘沙在就任总督的第一天遇到了一个案子涉及一条法律,这条法律规定从一个教区到另一个教区的过桥事项。桥边土地和桥的主人对过桥者制订了这样一条法律: 过桥者必须首先发誓声明他从哪里来,将要去于什么。如果他的誓言是真的,那么就让他过桥,但如果说谎,那么他就要在桥边的绞架上被绞死,不得宽恕。这条法律多少年来一直用得很好,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84.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商品化、世俗化、生活化和符号化的表象之下,蕴涵着资本逻辑悖论、物化逻辑悖论、快感逻辑悖论和消费逻辑悖论的深层本质。面对我国大众文化的种种逻辑悖论和价值失范,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政治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的全方位引领。其引领的具体路径:一是高位吸引,提升文化品位;二是底线阻击,阻塞下滑通道;三是化人诉求,彰显教化功能;四是"情感"疏导,开辟认同新径;五是"立体"渗透,确保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5.
通过回顾发生在北京某医院实习医生参与患者手术和抢救而引发纠纷的案例,分析了医学生"被非法行医"的原因以及医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学医院所面临的伦理及法律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重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及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医学生.  相似文献   
86.
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克尔凯郭尔主张基督教信仰只关系到主观而与客观无关,其"真理是主体性"、"信仰是荒谬的"等命题是对理性之摒弃的看法是偏狭的。克氏在信仰上对主观真理的强调和对客观真理的质疑建立在承认人的罪性以及因之而人的理性遭到了破坏这一前提上,这一点并不与理性本身相冲突,而毋宁说是人的理性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克氏,基督教信仰的主观性就其自身而论也必须以理性客观性为前提,因无正确的客观性作保证就没有克氏要求的那种主观性,其眼中的信仰的主观真理也就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87.
服从于职业"需要"的职业道德规范,缺少对道德客体应有的人性关怀,主体的道德选择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悖论境地。这种悖论现象的存在,模糊了"是"与"非"的应当界限,影响着人们对"善"与"恶"的正确判断。回归职业道德规范于人的"道德"本义,是排解职业道德悖论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88.
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道德教育的根本宗旨应是培养既愿做又会做"道德人"的"道德人",这就要求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应是由道德知识、特定社会的道德现实、主体的道德能力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不作如是观,道德教育培养的"道德人"便只是"道德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能会因缺乏道德实践能力而时常陷入道德悖论的"困惑"之中,进而可能背离愿意做"道德人"的初衷,转而渐渐不愿做"道德人".构建合理的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结构,需要厘清基本理路,作多方面的认知创新.  相似文献   
89.
对于在连续测验程序下得到的记忆实验结果,如运用列联分析方法加以处理,就可以观察不同记忆形式间的随机关系.Tulving等人由此提出再认失败现象中的提取独立性以及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间的随机独立性问题.但他们的实验程序和分析方法还有些问题,引起了争论.本文对以上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0.
黎琳  刘伟  马亮  李冬青 《心理科学》2015,(3):625-629
在年龄—前瞻记忆悖论现象中,老年人在完成日常前瞻记忆任务时,其表现优于年轻人的现象尤其引人注意。研究者一方面探讨了动机水平、责任心、生活状态以及外部帮助与提示等与主体有关的因素等对这一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研究了任务本身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任务情境和任务性质的前瞻记忆年龄比较的结果,可以推断日常前瞻记忆年龄差异的来源在于任务的性质而非任务的情境。将来的研究可通过元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手段进一步确定日常前瞻记忆年龄差异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