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44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历时20个月的纵向研究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和积极品质对中考成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SES、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可以同时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在20个月后的中考成绩;(2)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在家庭SES与中考成绩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即家庭SES越高,初中生的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越高,其中考成绩越好。研究结果提示积极品质可以补偿低家庭SES对学生中考成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家庭功能、自我控制与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9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受到性别调节,相比于女生,男生群体的家庭功能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3.
对1655名来自二孩家庭的青少年进行调查,以考察二孩家庭中父母偏爱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偏爱水平较低,且父亲偏爱和母亲偏爱不存在显著差异。(2)父母偏爱存在性别和出生次序差异,男孩报告父母更偏爱自己,女孩报告父母更偏爱同胞;头胎子女报告父亲更偏爱自己,母亲更偏爱同胞,二胎子女则相反。(3)父母偏爱对青少年抑郁有显著影响,且为U型曲线关系,即当父母偏爱同胞或中高程度偏爱自己时,青少年抑郁水平均较高;当父母较低程度偏爱自己时,青少年抑郁水平最低。说明二孩家庭中不存在严重的父母偏爱,但父母偏爱会对青少年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4.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其具有症状重、病程慢、复发率高、社会功能明显缺损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家庭环境因素在焦虑障碍的发病、转归和预后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焦虑障碍患者家庭特点和家庭互动模式的研究结果.系统式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家庭治疗模式,具有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式家庭治疗用于焦虑障碍具有良好疗效.今后,还应该运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焦虑症家庭动力学特点和家庭功能,并采用更加严格的随机对照设计,进一步证实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5.
陈晨 《美与时代》2014,(1):89-89
动画片中的戏剧效果,是分别借助破坏有价值的事物,使观众产生难舍的强烈情绪或刻意引发观众愉悦情绪,使欣赏过程在笑声中度过,从而间接地表述并使观众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6.
2000年以后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个体在家庭中的生存呈现出种种困境,而对理想的追寻的书写在其中更是举步维艰。个体以不同的姿态面对种种困局:或是沉溺于身体欲望的放纵却不能摆脱内心的道德拷问,或是在家庭生活中感到虚无、苦闷,渴望突破,或是在疏离的家庭困境中寻找着善与美的生活。尽管身处困境,个体仍然拒绝在平庸的生活中放弃挣脱困境的努力,他们追寻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人性的美好,在生存的道路上留下理想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37.
随机选取某市三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家庭亲密度、责任感与学校适应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家庭亲密度和责任感高于男生,外化和学业问题少于男生;家庭亲密度、道德情绪和责任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直接和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3)责任感负向预测学校适应问题,并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好。家庭亲密度、责任感是学校适应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究家庭功能在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973名中学生被试完成基本人口学问卷、网络成瘾量表、人格五因素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结果:(1)人格特征可以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其中,情绪性人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2)家庭功能在情绪性、责任心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宜人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治疗中,可针对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功能进行积极干预,从而减轻其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39.
社会服务     
《天风》2018,(4):60-60
福建省漳州市基督教两会同工于2018年2月2日来到芗城区惠民社区举行献爱心活动,这是教会今年第四次到惠民社区举办献爱心活动。此次活动共为社区40户困难群众送上油、米和慰问金,并走访5户特困家庭。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及条件,采用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家庭功能问卷、自尊问卷、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对山东省日照市94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不良不仅可直接预测青少年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而且也可通过使青少年交往更多不良同伴进而使其冒险行为进一步增多;(2)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预测受到个体自尊的调节。低自尊个体更容易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而发生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表现出两风险因素的叠加效应。研究结果提示,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功能不良可使青少年适应不良,塑造良好的同伴环境、培养良好的自我素质或可降低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