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国家领袖权威与诸多权力机构相结合,形成庞大的法吉赫体系,成为伊朗政治体制的核心。1989年宪法修订使国家领袖在宗教领域的弱势与政治领域的强势形成对比,引起人民对领袖性质及其职能的质疑。来自教俗两界的压力使领袖干预政治成为必然,其在国内政治斗争中起到的平衡作用,是领袖在处理宗教和政治关系上困境的表现。人民主权和领袖权威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伊朗改革的渐进特征。  相似文献   
22.
赞比亚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活动的历史十分悠久。宗教在其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赞比亚不同的宗教之间存在一些冲突或紧张关系;宗教组织和政府之间有时也出现一些冲突甚至武力对抗。赞比亚在宪法中明确宣告为基督教国家,宗教国家的口号写入宪法提高了宗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赞比亚宗教自由的实现,还受到许多法律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23.
《中国穆斯林》1989,(5):38-38
贵州省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贵州省伊斯兰教第二次代表会议,于1989年5月26日在贵阳隆重召开。各地、州县代表110名参加会议。会议审议了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的工作报告,讨论研究了今后工作,通过了省伊斯兰教协会章程。  相似文献   
24.
考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些宪法性文献中关于宗教问题的规定,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同时,对于研究执政者的宗教观点与宗教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文本意义。分析宪法性文献中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与内在联系,有助于在实践中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特别是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25.
历史意识与"历史的公用"--哈贝马斯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行福 《学海》2004,(6):12-18
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犯罪行的真诚忏悔,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人类道德意识发展和历史反思的重要成就。哈贝马斯作为批判理论的当代代表,在历史意识的转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以历史意识和“历史的公用”两个问题为主线来研究他的历史哲学。哈贝马斯强调历史意识不仅应该具有反思的批判维度,而且应该有公共的政治启蒙维度。因此,只有从后传统的交往理性的规范前提出发,反思民族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培育后传统的历史意识与“宪法爱国主义”,才能实现史学的“公用”。  相似文献   
26.
神人喜爱     
项建华 《天风》2002,(5):1-1
中国教会正处在全面建设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全体教牧同工要起表率作用,无论是神学思想建设或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等各项事工的开展以及政策的落实和宪法、法律、法规的遵行,都要求教牧同工起模范带头作用。正是这样,我们就应从心里做到爱国爱教,做到“四个维护”,加上维护教会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心中要装有教会属灵的元首基督,装有神的群羊,也要装有全国人民。我们要团结广大信徒,不偏听偏信,从国家利益、教会利益和信徒利益出发开展各项事工。实行民主管理,不要一人说了算,不搞一言堂,更不要行家长作风。  相似文献   
27.
本刊连续刊登了乔纳森.米勒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编写主播的电视片《有关无神论问题访谈录》的部分中文译稿,读者反映良好,普遍希望能将该公司播出的正片《无神论简史》译出.以资同好。以见全豹。本刊拟从本期开始将它的三集分三期刊载。译稿或有错讹之处,恭请大家指正。无神论涉及西方许多神学、哲学和科学问题,好像是远离现实社会人生,枯燥无味。但在米勒先生的编导下,一些历史现象有了当代意义,而一些当代现象似乎就植根在历史深层中;他讲的主要是西方的事.而作为东方的中国人。也有些感同身受样地戚戚然。,他追忆西方的思想家们为无神论经历的种种痛苦和遭遇的诸多迫害以至屠杀.联想今天的无神论者享受着前辈们争得的文明成果,“可以轻松的选择信仰”,不胜感慨。而当9·11事件发生几天后,看到在纽约举行的一场大型宗教仪式上.人们高声唱“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又不由得产生了“牧羊人”的奇异感受。《简史》对于三大“一神论宗教”(即亚伯拉罕诸教)的分析及其关系的揭示,是基于当代世界局势对于历史的一种逆观,可以提供我们思考的地方甚多,很希望听到无神论就皱眉头,遇见鬼神论就亢奋的同志也能勉为其难地读一读.至少可以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对于美国的国家性质,即:是宗教国家还是世俗国家?在美国国内也有争论。《简史》认为,近数十年美国最高统治者把美国确定为宗教国家。对无神论者公开排斥,这既违背美国宪法,也背离美国建国领袖们的初衷,有回归欧洲中世纪的迹象,尤其反映在对外关系和发动战争上。但是,在美国的知识界.并不都认同这类做法。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兴起的政治宪法理论在学术对话与学术批评视野中遭遇诸多误解,这与其自身的内部张力及学术建构不足有关.面向中国宪政转型的政治宪政主义进路应坚持八二宪法的成文宪法前提,摈除非常政治的政治宪法理论的影响,侧重从成文宪法内部的转型政治和常规政治的脉络中寻求有关的理论与制度方案.政治宪政主义以“保守自由共和主义”为规范基础,并发展出具体的八项制度原则.只有这些原则得到具体制度的和谐融贯的支撑,某个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宪法结构”在宪法性质上才构成一种“保守自由共和主义”,且其转型政治或常态政治才可能获得共和主义的健康的滋养,从而使得特定政治共同体的基于宪法的政治生活真正获得理性化与结构化.  相似文献   
29.
张君劢与施米特对魏玛宪法几乎同时进行阐释,却没有直接面对对方,而是隐秘的交谈.他们均认为魏玛宪法最终依赖于人的德性.因此,张君劢对施米特的宪法学说的忽略才是合理的,因为张君劢是在理性的抉择,而不是武断的拒绝.  相似文献   
30.
晓恩 《天风》2014,(11):4-5
<正>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一部好的《宪法》,能成为众法之首,维护人权、建立公义社会。但是,中国长达五千多年的传统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得"个人或者一群人治理国家,而不是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治理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