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在有多人同时说话的嘈杂环境中,为什么具有正常听力的人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听懂目标语句?研究这个著名的“鸡尾酒会”问题的一个新进展是将干扰言语的作用区分出了能量掩蔽和信息掩蔽两种成分。与发生在外周系统的能量掩蔽不同,信息掩蔽发生在心理层次并受到认知过程的调节。因此,主观空间分离、与目标语句节奏相关的视觉信号以及对目标语句某些特征的熟悉程度等知觉线索都具有去掩蔽作用。考察可减少信息掩蔽的知觉线索的交互作用及其高级认知调节是今后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2.
场景知觉及其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景知觉关注的是人如何知觉和加工复杂的真实环境信息。场景包括物体和背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复杂性与真实性程度,场景刺激材料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已有研究主要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来解释场景知觉中信息的提取和加工,也有研究试图从二者交互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此外,基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技术,研究者分别采用了眼动、背景提示、物体觉察、变化觉察和点线索追随几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讨场景信息的知觉问题。场景知觉研究在场景的定义、不同范式间的整合、研究内部效度和不同加工阶段的加工方式四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探讨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通过前测-训练-后测的实验程序,对22名五年级小学生和2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不同测查条件下知觉英语辅音/s/和/θ/的可塑性情况进行了考察和比较。两个年龄阶段被试在前后测中均接受纯听、视听一致、视听不一致和纯视条件下的测查,训练时两个年龄阶段被试中分别有一半接受纯听训练,另一半接受视听训练,训练时间历时10天,每天30分钟左右。对训练效果的分析发现:(1)接受纯听和视听训练的五年级学生在纯视测查条件下知觉英语辅音/s/和/θ/的提高率有显著差异,视听训练被试显著高于纯听训练被试,在其他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2)接受两种训练的大学生在所有条件下知觉英语辅音/s/和/θ/的提高率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儿童表现出了更强的视听双通道语音知觉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94.
陈小丽  曲折  王优  丁玉珑 《心理学报》2008,40(9):969-974
采用光栅朝向分辨任务来探讨视知觉学习中是否存在关于45°对角线对称的镜像迁移现象。训练被试分辨15°或75°朝向3或5天,每天约1小时,训练前后测量15°、75°、45°朝向的分辨阈值。通过训练,训练朝向(15°或75°)的阈值下降,该学习效应没有迁移至45°朝向,但基本迁移到关于45°对称的朝向(75°或15°)上。这提示,视知觉学习可能发生在中间视皮层,该皮层同时具有一定的朝向特异性和关于45°对角线对称的镜像迁移性  相似文献   
95.
知觉干扰效应是指在识记阶段快速呈现一个单词,紧接着给予一个倒行掩蔽的刺激,在随后的记忆测验中被试表现出对单词的记忆增强的一种现象。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因素分为测验方式、实验设计方式、实验材料的属性和其他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理论解释主要有六种:精细加工假说、时空背景假说、任务要求假说、补偿加工假说、选择性复述假说以及项目特异关联假说。最后,文章从研究领域和实验材料的拓展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展望了该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6.
计划行为理论述评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向反过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文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概述,包括理论的提出、内涵、测量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并指出了理论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
陈桄  朱皕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625-630
在婴儿早期的视觉经验中,面孔是最特殊的一类刺激,小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喜欢看面孔,这种现象称为面孔偏好。面孔偏好的发展反映了婴儿知觉能力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该文系统介绍了线性系统模型、右脑优势模型、CONSPEC理论、视觉模块理论和非特异化识别理论5种最主要的婴儿面孔偏好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面孔偏好研究的新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98.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12名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双字词到右侧两个双字词的空间。  相似文献   
99.
单侧化准备电位的含义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侧化准备电位(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 LRP)是指在随意运动中,反应效应器方位所对应的对侧大脑皮层出现的准备电位。LRP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启动时间点。LRP可以揭示刺激-反应不同阶段的认知加工时间特性。可以从反应准备的抽象性或具体性以及大脑控制运动输出的“中枢”机制或“外周”机制这两个思路去验证LRP。LRP在阈下知觉和内隐学习、运动准备和反应执行、西蒙效应等方面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以及新兴的脑-机界面工程心理学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LRP的应用存在着某些限制因素,如:脑电干扰、测量的低信噪比和其本身对反应效应器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00.
知觉与行为的分离现象最早是从临床病例中发现的,以后研究者在正常人身上利用错觉实验范式继续探索该现象,并由此发展了4个模型进行解释。其中,计划-控制模型得到了众多实验事实的支持。该模型认为:行为分为计划和控制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立的加工模块,每个模块使用不同的视觉表征;错觉影响计划阶段,但是不影响在线控制阶段。本文重点回顾了动态错觉效应对计划-控制模型的实验验证,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