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41.
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其根本性质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基本内容围绕“社会进步”这个主题展开,包括社会进步的目标、尺度、过程、动力、代价;主要特征有:唯物性、辩证性、人道性、实践性.因为“唯物性”是首要特征,所以马克思哲学可以简称为“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42.
早期马克思作为激进的人本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象及其道德意识进行了多方面的道德批判.他主要以人的“类本质”假设、道德的“类生活”机制、道德与经济规律的关系论述为思想架构,对道德的理念、实践、法则做出了深刻的哲学分析和诠释,形成一系列睿智而独具学理建树的、关于道德的元哲学理念.它们既是生成唯物史观的思想元素,更是伦理学说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3.
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智力运动,蕴涵着阴阳哲学、象数系统、平等观念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更积极参与围棋活动,孕育出独特的围棋文化特质。一、道家棋缘在道教形成之前,秦汉的道家学派已开始涉猎围棋。而道教围棋文化正式诞生的时期当在两晋之际。此时王质观棋柯烂的仙弈故事已悄然传世,并被后世道士和好道者大力宣扬。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谦称"不知棋局上有几道",亦从侧面说明了道门中围棋活动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4.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9,32(4):418-427
采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观点采择故事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测量,利用录像观察技术和同伴评定法分别测定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儿童的同伴社会互动经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准确采择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的小学儿童能够根据有关事件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  相似文献   
145.
佛教哲学与世界伦理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立天 《法音》2002,(3):7-9
一、佛教哲学的基本内涵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支,由于印度和中国两大国家佛教学者的长期学术积累,其著作的宏富,内涵的丰厚,哲学的深邃,实为世界各宗教之冠。佛教哲学的基本理念是缘起。缘起说是佛教对存在、生命的根本看法。佛教认为,世界的一切存在,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都是由因缘即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的集合而生起,因缘集合则成,因缘散失则灭。佛教哲学的根本旨趣是追求众生的解脱。所谓解脱就是从烦恼、痛苦中脱却出来,尤其是从生死流转中超脱出来,以臻于自由自在的境地。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146.
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可视为一种“生命哲学”或“生存哲学”,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生存结构”或“生命结构”,而这种生命结构本质上又体现为阴阳结构.阴阳结构或阴阳范畴,从其内容来看,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同时也是我们的心灵境界,体现了一种生命关怀或“生命忧患”意识;从其形式方面来看,则是一种“结构思维”方法。当今人类面临着许许多多紧迫的世界性、全球性问题,以《周易》哲学为代表的中国生命结构哲学或许能够给我们以相当的启示.答案就是;多元一体,共存互补。  相似文献   
147.
处在夹缝中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今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哲学能够在理解并弥合这种矛盾的过程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问题是必须提出来弄清楚的。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不要再追究国外争论已久的问题,史的研究也不能再停留在按原著顺序叙述的水平上;应该立足现实确立当代性的问题,并具备世界性的眼光。在苏东巨变后,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中不能回避原则性问题、为迎合对手而追求所谓非意识形态化。另外,防止离现实和民众愈来愈远的贵族化倾向和追求短平快的市场化倾向,注意术语的公央性和可理解性.也是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说某一观点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指的是这一观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即“怎么样”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逻辑上看当然是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而形成的。因此,判定“实践”是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首要的基本观点,根本上不是看“实践”在促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的作用即着眼于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成为它自己,而是得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样”的。就此而言,得出“客观实在”或“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便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9.
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实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鸿伟 《现代哲学》2002,(3):113-117
本文从卢卡西维茨关于亚氏三段论的分析出发,针对学术界中“三支论式”是三段论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转为三段论推理或外设三段论推理等观点,从工具的使用到工具的锻造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的实质是论证而不是推理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天主教》2002,(1):47-47
张家树主教1893年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世代天主教教友家庭,圣名类思。青年时代求学于徐汇公学,深受马相伯爱国思想的熏陶,1910年立志修道和献身教会,次年出国留学。1911年至1918年及1920年至1924年先后两次赴英国,毕业于康托尔培里、海斯汀等地的耶稣会文学院、哲学院和神学院。1923年晋铎后在巴黎、里昂等地的华侨教友中行使牧职。1925年8月回国,历任徐汇中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院长等职达16年,桃李遍于海内外。但是由于教会和学校仍受外国传教士的控制和操纵,他处处受到牵制,因此痛感压抑,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