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威胁自己     
威胁自己,是一道严肃的人生课题,也是一种自律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2.
采用改进的flanker范式,探讨了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社会分类的影响,并考察了匹配刺激出现概率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影响社会分类的调节作用。实验一发现,性别刻板印象激活后,按性别分类时,匹配刺激中和不匹配刺激中面孔分类反应时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但按年龄分类时,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二表明,匹配刺激出现概率为80%时和50%时,匹配刺激中和不匹配刺激中面孔分类反应时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但当匹配刺激出现概率为20%时,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与该刻板印象对应的社会分类有显著的影响,对与该刻板印象无关社会分类不会产生影响。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社会分类的影响受匹配刺激出现概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93.
国内的西方元伦理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此后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至今已有较大的发展。对其20年来发展的进程、成就、得失和前景的回顾、总结与前瞻,对  相似文献   
94.
一般认为,经过了两次转向(语言转向和心灵转向)之后,目前心灵哲学代替了语言哲学,并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的论域中占据了一个中心的位置。本文关注的正是心灵哲学里的一个热点话题——知识论证。心灵哲学里两个重要的对立阵营是,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而在二者的争论中,知识论证可  相似文献   
95.
反效果定律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哪壶不开提哪壶,真是点儿背。生活的墙面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几个洞。而风正好就从这些有漏洞的地方吹过。你惊讶地说,怎么偏偏那么巧,就这么几个洞,居然刚好风就从这些洞处吹进来。奥修在说反效果定律时,曾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在路上骑自行车的人,看见前方有一小块石头,他担心自己会碰上去。他越是担心那块石头,石头的威胁就越大。结果,石头整个占据了他的思想,使之不可避免地碰上去了。  相似文献   
96.
冯鹤 《中国道教》2011,(2):41-42
道教是一种尊重生命、倡导健康幸福生活的宗教。如果说修炼成仙对平常人来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那么对于健康长寿人生的追求就显得尤为真切、可行。然而,即便是普通的日常生活也并不那么顺畅,健康、疾病;拥有、失去;欣  相似文献   
97.
社会认知涉及对社会环境信息进行加工。偏见从其属性上看是一种态度系统。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和加工产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因此对认知加工过程进行研究能揭示出偏见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本文将介绍近五年来西方学者的在此方面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归类加工、编码加工、刻板印象以及面孔识别。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8.
为了考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广度,以及探讨它与自尊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尊量表(SES)考察65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和自尊水平,得出以下结论:一、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并且不同性别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不具有显著差异。二、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人群中,不同性别的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个体自尊水平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
管健  程婕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9):1511-1518
系列再生法最早起源于Bartlett(1932)对记忆的研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该方法旨在寻找被试之间的信息如何传递和变形,其传播变形背后的意义和规律何在。目前应用该方法的最新研究围绕以记忆探测为出发点,寻求记忆链条的传播规律对刻板印象的解释,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评述了系列再生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后,分析了该方法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证据和未来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0.
梁明明  李晔  李薇娜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71-1781
制度正当化是指个体将现存社会安排合法化的心理过程。制度正当化的理论基础包括谬误意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制度正当化理论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以及怎样在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维护和支持现状, 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积极和消极后果。制度正当化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正当化中“制度”的涵义, 加强制度正当化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以便更好地解释社会转变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