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其传统民居特征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梳理苏州地域文化与传统民居现况,结合色彩和三雕艺术分析苏州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形式,并结合苏州地区的代表性案例,分别从继承转换、提炼重构、改造创新以及传统文化的隐喻转化四个方面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52.
在中国传统放生的基础上,佛教以一套绵密的放生观点,补充完善了中国传统放生的理念,并在历代高僧信士的推动下演变成普遍的宗教民俗。佛诞放生民俗的形成是佛教中国化、地方化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3.
西安鼓乐是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保存有唐代音乐的因子,有着“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之称,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乐器、乐谱、乐人、美学、传承发展等方面对2009-2013年间西安鼓乐的研究现状加以梳理、总结可以发现,西安鼓乐的技术研究、知识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其研究视野和所涉猎的领域也较宽广,历史学、乐器学和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有所推进,视角逐渐多样;研究方式中,既有个案的研究,也有综合研究,基本形成了以《交响》为学术阵地的局面.但西安鼓乐研究目前仍有许多有待挖掘之处,需要进一步开辟新的研究途径,拓宽新的研究领域,以多元开放的心态,创造新的学术再生点,这对于该乐种的传承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4.
正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畸形状况是,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从个人到社会的行为机制几乎全部交付利益驱动,由此造成从信仰到底线伦理的严重危机。审美与艺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述格局。现在的任务是,审美与艺术首先需回归本位,即作为民族与人类精神文明的感性机制陶冶人性。中国美学的引导首先是经由审美范式激活传统审美经验,使之进入现代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并成为提升之一维。因此,重要的不是仅仅研究传统范畴与理论,而是结合审美事件、人物与风俗的个案序列进行诠释,并转化为艺术。因此,古文、唐诗、宋词、元曲  相似文献   
55.
本文探究《警枕录》这部以往学界不曾措意的著作,通过具体考察其内容,包括其中引用的宋明理学人物及其话语,以及作者本人的自我表达,力求呈现和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与心理状态。通过本文的考察,可见宋明理学传统尤其明清之际所格外突显的,以日记方式记录自我修养的工夫实践,至清代中后期仍被儒家知识人所践行。在这一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理学传统与乾嘉考证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重新认识清代思想史尤其儒学的发展线索和整体面貌,尤其是其内部的多样与复杂,本文也试图提出一些个人的观察,以期推动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6.
权力感指个体对控制他人和自身的能力的感知。现有权力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主要使用传统两难困境范式,围绕权力感影响主体道德判断的功利论倾向与道义论倾向展开,且研究观点尚未达成共识。由于传统两难困境范式的局限性,研究者开发了道德判断CNI模型探究权力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该模型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未来研究可关注CNI模型视角下不同类型权力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探讨特质性权力感与情境性权力感对个体道德判断差异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57.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宗教工作在新时代的新内容、新命题。宗教中国化既是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需要之间长期互动的一个过程,包括各大宗教历史上与中国社会彼此适应、与中华文化相互汇通以及与本土政治多方磨合等;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不同宗教全方位"重新相遇"以来出现的现实问题。毋庸讳言,当今各宗教所面临的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之间的张力并未消失,加之国际上各宗教组织与政治势力仍抱着对中国宗教施加影响的图谋,就使得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更具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58.
《周易研究》2015,(6):56-56
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周易》,是人类历史上完整地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著作,中国人的类比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在对这部经典的阅读和阐释中得以训练和提升。所以,它被尊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59.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是这一传统的现代代表.本文认为,西方诠释学从原则上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系重构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和论证,但西方诠释学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哲学的诠释传统,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打破了西方诠释学理论所说的"诠释的循环",从而构成了对西方诠释学的一种挑战,回答这种挑战就可以丰富和发展诠释学理论,并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理解和说明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60.
科学主义的尴尬与中医学的多向度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近50年的中医现代化研究暴露了科学主义试图消解其他向度存在的独尊倾向,而经络实质研究、证客观化研究等方面的失败,宣告了科学主义并不是解决中医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科学主义所遇到的这种尴尬局面表明,中医学应该有多种向度的发展,除了现代化研究这一模式之外,至少还应当有两种向度的存在,即原有形态的传统中医学体系应继续存在下去,传统中医学在技术上与西医学的结合应当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