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环境保护成为经济伦理的重要价值,需要借助于一些条件.第一,作为经济发展基本前提的环境保护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才能进入经济伦理;第二,经济伦理需要在可持续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的支持下,才能把环境保护纳入价值系统之中;第三,尊重自然的限度、善待生命、走循环经济之路、追求经济—环境效益等具体要求,是环境保护进入经济伦理的桥梁.  相似文献   
82.
先秦时期的人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对人学寄予极大的关注,认为人是自然生成物,又是“万物之心”,宇宙的心脏。孔子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进一步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问题,苟子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人之何以为人的命题,认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3.
任何关于人的理论都有自己理想的人的价值形象。它既是观察和评价现实生活的标准,也是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本文旨在将马克思所设计的人的价值形象从他复杂的理论构造中剥离出来。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以批判性的建构为鲜明特色,他对理想的人的价值形象的设计跟他对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的否定是相辅相成的,亦即对“旧人”的否弃和对“新人”的塑形是同时进行的。这个“新人”的主要内涵如下:人应该是民主制度下的人。应该是追求现实幸福的人,应该是自由地自觉地活动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4.
凌新 《学海》2002,46(4):105-11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 ,并形成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然而 ,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哲学人道主义却遭到了西方“反人本主义者”的尖锐批判 ,阿尔都塞甚至提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反人道主义”的著名论断。而马克思本人对人本主义的批判则更为彻底 ,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85.
韩振峰  纪淑云 《学海》2002,19(5):5-7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发展和运用。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 ;(三 )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四 )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对于推进 2 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发掘潜能     
  相似文献   
87.
《灵宝度人经》的内容简介@秦学智~~  相似文献   
88.
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社会的激励偏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东屏 《道德与文明》2002,(3):14-16,19
有不同人生追求的个人需要有统一的社会理想。这种统一 ,只能在终极意义上寻求。将马克思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命题作为统一的终极性社会理想有充足的理由。但根据实践的要求 ,还须将由命题表达的社会理想进一步分解为由价值辞表达的社会终极价值目标。从人的生活质量入手 ,富裕、和谐、自由堪称人类社会的三大终极价值目标。三大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必须并推共进。但由于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并推共进 ,因而常常有优选其中哪一项的问题。正确的优先选择原则应定位于 :被优先选择的那个社会目标的实现 ,最终也会有利于达到其他的社会目标。参照历史的经验 ,并不是任意的优先选择都能有这种效果。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目标优先选择策略是“优先富裕 ,兼顾和谐与自由”。这一价值策略尽管明显优于计划经济社会对和谐的优先选择 ,从而更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但仍有自己的问题。其中最大缺陷就是在人生追求和精神领域会造成负面影响。于是 ,如何超越市场机制的价值激励偏颇 ,坚持不为金钱、富裕放弃平等人格和自由个性 ,就成了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89.
对消费的伦理追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消费作为人再生产自身的方式,不过是人的需要的一种主观的选择形式和特定的满足方式。而需要作为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摄取状态,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对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的关系的分析、及其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考察表明,消费的必要性和适度性应当从人的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状况来确定;而人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则应当看其是否真正符合人的本性和有利于人的发展,是否体现了相应的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0.
“道德”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既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亦是人的自由存在方式,既是人对存在的反思性把握,亦是人的反思性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