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31.
在全球经济、化一体化趋势的今天,强调和重视化的多样性,重视对弱势化的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联合国教科组织提出要保护人类口头与非物质化遗产,要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样保护人类化的多样性的口号。黔东南也不例外,在建设民族化与生态旅游大州的过程中,各县对民族民间化保护特别是对民族村寨的保护的认同空前一致。但问题的关健是保护哪些?怎样保护?  相似文献   
832.
晏辉 《现代哲学》2020,(2):8-15
现代化、现代性和世界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其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现代化描述的是一个由资本的世界运行逻辑所完成的现代生产逻辑的生成过程。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运动,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即欲望的神圣激发,它提供了动力;市场的发现和广泛运用,它提供了环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充分运用,它提供了手段。当动力、环境和手段被并置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持续的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现代化运动造成一个整体性的现代社会,它有属于其自身的若干规定性,这就是现代性,它的根本表现就是复杂性。它如同一块银币的两面,在把财富、民主、平等贡献给人类的同时,也把不平等、物化、公共危机(公共卫生危机是危害最大的一种)、风险抛给人类。资本和消费在世界范围内流动,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潜伏、爆发、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用一种风险和代价意识纠正、矫正和完善在现代化运动中形成的独断思维和任性意志。任性被证明是自由的最大敌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不再是单一的价值诉求,而分明成了康德道德哲学视阈中实践哲学的绝对命令。  相似文献   
833.
倪培民 《哲学动态》2023,(7):46-54+128
“平庸之善”是由阿伦特“平庸之恶”一词引申而来。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可以说是“平庸之善”,即善行成为人们无需思虑决断的常态。这种常态需要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条件。传统儒家“风行草偃”的观念揭示了个人修炼功夫与社会条件的关系,即个人(尤其是社会精英层)的功夫可以“外体化”为社会风气(文化)和社会体制,而大众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体制的“功用”表现。只有当个人的德性“外体化”为相对独立于个人修持的社会存在,形成体制性的保障和文化氛围,才能防止“平庸之恶”的泛滥和促进“平庸之善”的形成。从作为整体的人类生存状态来看,功夫的提升就是“人类的成熟”;个人功夫“外体化”为社会的体制和文化,就是人类总体功夫的“体身化”。  相似文献   
834.
在长期的文化生活中,人类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定的审美传统,其根本特征,可以表述为:和谐、宁静、轻松、惬意、莺歌燕舞、和风细雨.总之,一切的一切都要秩序井然,可以理喻.西方人称"不含奇迹的人生是最合宜的人生",中国人称"平平淡淡才是真".这里,"不含奇迹"、"平平淡淡",正是传统美学与文化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835.
本文基于几种关于人之由来的说法出发,从科学角度回答“人不是神造的”这一问题。考察了近百年来人类化石发现过程,以及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分析,并以现代生物学对人体器官进化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人是进化的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836.
论伦理理解     
多元主义时代,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不同主义、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当代世界,"伦理理解"的文化症候不断涌现,现实、历史与哲学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期待"伦理理解"。伦理理解,包括理解"伦理"与"伦理"理解,二者构成了伦理理解的基本范型。理解"伦理",以伦理学基本问题(义利、名实、群己)的辩证统一,完成对于生活世界、语言世界和实践世界的辩证循环理解;"伦理"理解,以"伦理"理解世界,试图沟通不同文化之间的"我们"与"他者"的相互理解。走向当下现实的"伦理理解",从主体性视角就是"类本质"意识的觉醒与自觉而生成的"类主体",从伦理共同体视角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与实践建构。  相似文献   
837.
人类文明的发展既催生了中国早期青铜雕刻纹饰的繁荣,又加速了其走向消亡,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人性的苏醒和呼之欲出的崭新宇宙观——天人合一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8.
科学和技术使人类能力急速增长,其影响也日益巨大和深远,这使得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人类集体的、合理的、负责任的活动成为今天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际上,责任问题已经受到不少学者关注,例如H.尤纳斯在其《技术、医学与伦理学:责任原理的实践》、《责任原理:寻找技术时代  相似文献   
839.
范广欣 《哲学研究》2023,(2):63-73+129
在1903年编写的《中国民约精义》中,刘师培将中国思想传统和卢梭社会契约论联系起来,为缔造共和寻找本土资源。可是,到1907年他却公开主张创建无阶级、无国界、真正人人平等的乌托邦。其实,转向的种子早已埋下。当刘师培以中国思想传统为资源阐释卢梭平等观,他便一步步认同“人类完全之平等”,他认为每个人无保留、无差别地爱其他人才是平等的真谛,应该在每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受到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重建理想社会。所有这些信念最终促使他充满激情地梦想一个没有私产、没有政府、亦没有国家疆界的人类共同体。  相似文献   
840.
对于鲁枢元先生,我一向怀着深深的钦敬。如果说这份钦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源于对象在文艺学跨学科研究、尤其是生态文艺学研究方面所表现出的那种万取一收的魄力和沉实恢宏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