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关于陈抟与"太极图"的关系,我们认为北宋理学开山祖周敦颐虽然对"太极图"作过符合儒家价值理想的改造,但《宋史·朱震传》关于陈抟传"太极图"之说仍然不宜轻易否定。《宋史·朱震传》谓:"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①据此,则周敦颐之《太极图》亦和陈抟有关。  相似文献   
22.
23.
汶川地震造成的灾难让世人震惊,人们在应对这一灾难时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美更加震撼人心。有人惊叹,这次大灾难以及人们在应对灾难时的表现改变了人的语态和心态,甚至改变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在试图忘却这一巨大不幸时,同时也深切地体验到了人们在迎战不幸时的人性之善良,“大爱无疆”、“血脉相连”等充满温馨情怀和人性感召力的话语更是成为道德的共鸣。不过,需要理性深思的是,“5.19”举国的三分钟悲鸣所铸就的众志成城和所爆发出来的善良人性能否久恒?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如何避免陷入抽象人道主义和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24.
邓立 《孔子研究》2020,(4):26-33
儒家之"贵",不限于与等级制度密切相关的权贵、贵族等范畴。"良贵"才是儒家之"贵"的精神内核,孟子将其预设为人们应该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普遍、广义的"好"。由个体人格的培育而言,"贵"有趋向于美善的品质,实为理想人格的价值存在样态;从人伦关系的建构中看,"贵"以"礼"、"义"、"仁"等核心道德范畴为支撑,并涵括了以尊礼、行义、辅仁等为中心的伦理考量;就道德风尚的形成来讲,"贵"因人们的崇尚而构成积极的、美好的理想和信念,有价值引领和道德导向作用。儒家之"贵",以伦理道德为首要价值,物质利益为次要价值,其根核在于精神,且注重典范性意义。"良贵"作为儒家之"贵"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底线,与宗法社会背景下的现实之"贵"存在明显的分殊。  相似文献   
25.
从《封神演义》到《哪吒闹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形象不断改变,其中反映出的人伦关系也发生了"古今之别"。《封神演义》更强调"父子相敬",并由之与古典政治相联通;《哪吒闹海》则突出"师"的地位,注重"师"对青年的引导;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反映出当代家庭伦理的基本样态,更强调亲子之间的"亲",追求纯粹的"爱","敬"则从家庭关系中隐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