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是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基于群际接触理论和群际焦虑理论模型,测量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时的群际焦虑水平、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和外群体态度等变量,考查了这些变量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1)汉族在群际交往过程中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2)女性比男性持有更积极的外群体态度;(3)消极刻板印象是产生群际焦虑和偏见态度的重要原因。减少消极刻板印象、降低群际焦虑是促进群际交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旨在考察权力对延迟选择的影响, 并探讨决策难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及决策过程的中介作用。两个实验均先操纵个体的权力状态, 然后再请被试完成随后的延迟选择任务。结果发现, 决策难度可调节权力对延迟选择的影响, 当决策困难时, 高权力者具有更低的延迟倾向, 当决策容易时, 权力的影响消失。决策过程的加工变异性可中介权力对延迟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权力者比高权力者具有更高的延迟倾向(尤其当决策困难时), 不同权力水平者在决策过程上的差异或可部分解释此种现象。  相似文献   
93.
员工安全行为是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会对安全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拟借鉴自我控制资源有限模型,结合行为和生理指标,探讨工作要求和辱虐管理通过损耗个体自我控制资源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从特质自我控制和自动化安全趋近倾向两个角度探索上述效应的缓解机制。此外,研究拟采用心率变异性作为自我损耗的生理测量。研究有助于从自我控制资源的角度理解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和缓解方法。  相似文献   
94.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冲动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之后,婚姻冲突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2)不良同伴交往在婚姻冲突与攻击行为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对中介路径"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5.
情节式未来思考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经历某事件的能力,个人目标加工在情节式未来思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情节式未来思考中目标加工的行为学研究通常将其划分为目标过程模拟和目标结果模拟两种类型,以探究其对执行意图的影响为主;脑机制神经影像学研究则聚焦于默认网络的内侧前额叶和后扣带的重要作用,以及默认网络、额顶控制网络和奖赏区的协同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情节式未来思考目标加工的形式、年龄差异及其与时间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该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控力的中介效应和不良同伴交往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对1263名青少年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关系网络问卷、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同伴群体特征问卷、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冒险行为。(2)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的间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交往较多的不良同伴使低自控力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增多。因此,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  相似文献   
97.
该著致力于研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联。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陷入了困境,他要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更新,希望用其交往行为理论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构建。哈贝马斯早期非常重视认识论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仅仅把社会劳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不够的,应该添加交往行为这一维度,但他更加突出交往行为在社会进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陈永涛 《天风》2017,(9):27-27
前文对林荣洪所归纳的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五种模式作了简单的介绍。尽管实际的情形可能更为复杂,但这种类型式的归纳倒也不失简便,描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在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所具有的不同取向。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关于宗教规律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来源于实践,并将继续在指导实践中发展与完善。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说明这一概念和理论体系已经跃升为国家层面的理论共识。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主线是新时期中国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刘源  黄蕴智 《心理科学》2016,39(3):754-760
卢比孔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前决策、前行动、行动和后行动)、三种意向(目标、执行和评价)及调控机制,旨在勾画愿望如何转换为具体行动。过往的研究聚焦于心理定势和执行意向,近年则扩及于消费和健康心理学等领域中。透过对照何谓好理论的准则及检视其他动机理论的局限,卢比孔模型的优点呈现为建构上的简约,能区分动机和意志过程并体现其复杂性,且应用广泛。针对此模型的拓展,可就往昔被忽略的环节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