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之一,佛教文化在历史上对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构建产生了广泛、深刻、持久和决定性的作用。要使佛教文化在新的境遇下因应时代的挑战,承继传统,焕发生机,更加有力地参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2.
中华民族地域之辽阔,文化之深厚,令世人惊叹,山东系齐鲁故地,礼仪之邦,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鲁中地区的高密市就有民间艺术之乡的誉称,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姜庄的剪纸被称为高密三绝,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其独特的形式倾诉着人们的思想情感。保护和发展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为人们了解本民族文化提供了条件,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43.
恩格斯曾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平时多得多。在灾难中学习是人类成熟的一种方式。从这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从这些普通人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相处,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了责任操守的崇高,多了一份相互之间的理解与牵挂.从这些感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加理性思考生命的话题,如何构建人类的和谐共生意识,如何面对不一可预知的自然灾难。  相似文献   
44.
余治平 《哲学动态》2008,23(2):13-18
具有悠久而璀璨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从来都不乏自己的哲学思想、观念与形上追求.但以纯粹理论形式与独立学科面目出现的哲学,则显然是近代之后的事.  相似文献   
45.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遭遇了千年未遇之变局.其中,传统伦理的嬗变无疑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中国传承千年的伦理转变形态?这种力量当然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46.
构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目标,成为中国政府基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47.
学诚 《法音》2009,(3):3-5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新中国宗教迎来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持续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综合国力空前提高。所有这一切都使包括广大宗教徒在  相似文献   
48.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遗存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物质的瑰宝,是大学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极具审美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大学美术史课程可利用其艺术的丰富性、延续性和典范性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靖远县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宗教活动场所工作,引导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一、抓宣传教育,凝聚共识增强认同一是广泛进行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50.
各位主内的兄弟姐妹: 农历新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千禧年已走过一年,在这第三个千年的第一个新春佳节,十三亿中国人民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欢度这一美好节日。今天,看到众多的教友、神父、修女、修士聚集在主的圣殿内,我感到无比高兴,感谢天主降福我们中国教会,眷顾了我们江西教区,让我们一起同心赞颂主的大恩吧! 我们庆祝新年,是为了回顾过去,重视现在和展望将来。回顾过去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少犯错误,不走弯路;重视现在也是正视现在,抓住机遇,阔步前进,做好现在的工作;展望将来就是要做好规划,努力把祖国、教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