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第三方惩罚既是社会规范在群体得以维系的基石, 也是个体维护社会规范的体现。当前关注社会规范的神经研究大多基于第二方惩罚的独裁者或最后通牒实验框架, 缺乏对第三方维护社会规范过程中相关脑区活动的探索, 对这一过程的内在神经机制也不清楚。本文基于第三方惩罚的独裁者博弈框架, 对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域(DLPFC)进行不同极性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同时依据第三方是否需要为其惩罚付出成本设计了零成本和有成本两个实验任务。结果发现, 第三方在零成本任务的情绪反应和惩罚显著受到tDCS设置的影响, 且阴极刺激显著提升了第三方的惩罚值, 这表明情绪机制对第三方惩罚有着重要影响。另外, 第三方在零成本和有成本任务中的惩罚差异在不同tDCS设置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第三方惩罚还受到自利机制影响的观点相符。本文率先为右侧DLPFC活动影响第三方惩罚提供了神经层面的证据, 且支持了第三方对社会规范的遵从与其负性情绪反应和自利加工密切相关的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92.
心性之学从告、孟、荀开始即有"二性"或"二心"问题。《大乘起信论》以真如心和生灭心明确分开又统于一心的方式来解决二性之间的矛盾。程朱借鉴了"一心二门"和华严宗事理分界的思路,通过天理气质、人心道心之分,心统性情、心包理之和,来实现"即理"和"造作"、"存有"和"活动"的统一。但按阳明良知学,人心道心,或道德心和认知心却只是一心,没有二门二性之说。牟宗三高扬良知概念,又判朱熹一系"别子为宗",但是从一心开二门、良知坎陷,以及在"一性"问题上对阳明的批判来看,牟氏在基础思维方式上远于阳明,与朱熹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93.
第三方惩罚一般是指当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与自身利益无关时,个体牺牲自我利益来惩罚违规者的行为。最近的研究发现,对于个体而言,第三方惩罚是一种具有适应性的信号,包括建立良好的声誉以及威慑违规者。不同情境下第三方惩罚的功能有所差异,它是一种特殊的利他行为。第三方惩罚依赖于多个系统,涉及情绪反应、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控制等中央执行能力。探讨该行为的演化和认知机制也能贡献于个体、群体和人际层面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4.
金云舟 《中国宗教》2017,(10):58-59
土山湾画馆的很多作品,代表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样式造型的改变,从这些画作中,可以清晰看到当时中国画家们的创作性尝试。这对于当今中国天主教绘画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认为牟宗三通过对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的简别而作出的禅教配合和禅教一致的诠定,特别是以惠能禅与天台宗的配合代替宗密之神会禅与华严宗的配合作为最高层次的禅教融合的结论性认识,是以禅教的义理分析和判释为基础的.牟宗三对禅教义理所作的分析与判释,是哲学的分析与判释.他通过禅教哲学的内在关联和理论的一致性来说明禅教一致.其禅教一致论的实质是哲学的摄禅归教.  相似文献   
96.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际存在有“三清仙境”信仰、“三宝神君”信仰、“三洞真经”信仰与“三清尊神”信仰等几种不同的信仰形态与内容。因其皆与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等名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可称为广义的“三清”信仰。这种信仰的具体形态与内容,在历史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先后相续,几经演变,最后才定型成为“三清尊神”信仰,成为宋明以来道教各派奉祀的最高尊神。本文试就道教“三清”信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及其宗教内涵作一学术性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7.
在写作《心体与性体》的时候,牟宗三的存有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由于他此时仍不承认知性有其存有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将有关的思想直接冠以存有论的名称。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的有关思想,是全面理解牟宗三存有论思想的入门捷径。  相似文献   
98.
论陆九渊《易》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多有依傍<易>论、融汇<易>理者在.对<周易>这部经典,陆九渊虽然没有进行系统的阐释,却以随机指点的"圆而神"的形式,发挥了许多精辟的论说."无极""太极"之辩、"乾坤易简"的原则性观念、"三才之道"的哲理内涵、<复><艮>二卦及"三陈九卦"的义理精蕴、<周易>经传所示社会人事观等,构成了陆九渊<易>说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
以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词汇判断任务,变换启动词与目标词的关系类型和语言种类,考察了L2—L1、L3—L1、L3—L2等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语义通达模式。结果发现,维-汉-英三语者的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联结模式为熟练的第二语言词汇是直接通达语义;而非熟练的第三语言词汇既借助母语词汇又借助汉语词汇来通达语义。除此之外,被试的外语熟练水平和语言间的相似性是影响外语词汇通达语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2010年12月20日至12月2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办、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及生死学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合办的"2010年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