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张凯 《中国道教》2005,(3):61-61
由沁阳市政府主办的“三月三”神农文化节暨魏华存诞辰1753周年纪念活动于2005年4月9日至23日在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2.
《中国天主教》2005,(2):50-50
(澳门讯)澳门教区圣安妮仁爱女修会于2004年12月26日(圣家节)下午2时整,在圣母圣诞主教座堂隆重庆祝创会200周年纪念。感恩弥撒圣祭由澳门教区黎鸿升主教主祭,并有22位教区及修会神父参与共祭。参礼的信友人数众多,充满一片喜气洋溢的气氛。圣祭礼仪经文中、英文并用。歌咏团则带领信众分别咏唱中、英、拉丁文和普通话的歌曲,齐声赞颂上主。  相似文献   
93.
黄夏年 《佛学研究》2004,(1):387-391
2004年11月12日至15日,“佛学研究方法与佛教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浙江,以及台湾省的佛教学者和法师一百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内容丰富,富有新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讲话。与会代表围绕“佛学研究方法论”、“佛教与佛学”和“佛教教育与佛教诠释学”三个主题做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94.
刘元春 《佛学研究》2004,(1):375-384
2004年6月11—13日,首届中国无锡灵山“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在太湖明珠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佛教研究所、江苏省佛教协会联合主办,无锡灵山实业责任有限公司与祥苻寺承办。会议议程主要有6月12日上午纪念赵朴初先生“无尽意斋”落成典礼、江苏佛教音乐团《灵山梵乐》首演、研讨会。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95.
为了保证学术性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端正对学术性论文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界的不正之风,以及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于2009年2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  相似文献   
96.
为了保证学术性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端正对学术性论文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界的不正之风,以及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于2009年2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将使用该系统对作...  相似文献   
97.
(2011年5月14日)各位教授、专家和学者: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各位前来河北参加首届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对我来说,这既是一次对禅宗历代祖师法乳之恩表示感恩的机会,  相似文献   
9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作为一名70多岁的共产党员.历经了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1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回望这40年,浮想联翩,有痛苦、有欢乐、有兴奋、有担忧。痛苦的是文革10年,我的家庭受到强烈冲击。有上吊的、有坐牢的、有开除的。  相似文献   
99.
非形式逻辑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首先是一种寻求更好的大学逻辑教学方式的努力。进而,非形式逻辑学者们逐渐开始触及和探讨越来越多的理论议题,即发展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关于论证以及好论证的理解方式。在1998年世界哲学大会上,布莱尔和我阐释了非形式逻辑为哲学所带来的理论后果,其中一点我们称之为“演绎主义的终结”。那时我们并未给出演绎主义的定义,而只是把它等同于麦金泰尔的那个精炼的说法:“任何推理,不是演绎的,就是有缺陷的。”但现在看来,我们在当时就作出“演绎主义的终结”这一论断,显然是有点为时过早了。因为演绎主义似乎至今都还很有生命力,甚至在那些倾向于非形式逻辑的学者那里它也能得到支持:恩尼斯长期以来都辩护演绎主义是一种论证重构策略,格罗尔克更是致力于辩护它是一种论证评价理论。在本文中我将论证,非形式逻辑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不诉诸于演绎技巧和演绎规范的逻辑研究。当我们意识到演绎和演绎主义已经如何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哲学发展史中,并且牢牢地控制了我们关于逻辑研究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非形式逻辑这一理论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我将首先澄清“演绎主义”的意思,然后再分别考察那些赞成和反对演绎主义的论证,最后,我将表明非形式逻辑是从演绎主义中挽救逻辑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00.
<正>2010年8月23日上午,由五台山宗教局、五台山佛教协会组织的"献爱心,为舟曲灾区捐款"活动在五台山佛教协会驻地举行。早晨8时,不约而同赶来的五台山各个寺庙的师父们在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