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由霍建起导演的影片《暖》以看似诗意化而实际残酷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女性真实的一种生存状态。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暖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主体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一味的依附于男性,始终是被询唤、被拯救、被激活的客体与被弃置的对象,很难以主体的身份实现对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完整把握。在暖的身上体现了“女性”的附属感和“第二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周丹 《美与时代》2014,(6):44-44
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月份牌”广告,作为时代的缩影因其本土化、商业化、摩登化、通俗化、艺术化的特征不但真实的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其独特的表现技法、题材所开创出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招贴广告成为中国近代招贴史上重要的商业广告形式之一。通过对板式设计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剖析了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以及对现代商业广告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3.
郭熙针对山水画构图所提出的"三远法"影响极大。"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这其中的透视与表现不仅是构图上的要求,也是画家心性境界的体现。范宽为宋代北派山水画大家之一,在其留世的山水画作品中,无不浸透着由画家自身品性所引发的"三远"之境界。仔细品读范宽的山水,不仅可以对宋人提倡的"三远法"有一个具象而深入的了解,也可以从中读出"三远"之高深,即当其作为一种境界来理解时,是根源于画家的心胸与心性的。  相似文献   
74.
李莉 《美与时代》2014,(11):107-107
今年四月,陆扬与上海仁庐空间合作了名为“激沫卡哇哇”的个展,“激沫卡哇”是日语Kimo Kawa的音译,意为怪异的可爱,此次展览陆扬尝试将“癌细胞”转化为“怪异却乖萌”的卡通形象,调侃“癌”这一沉重话题。本次作品中的“癌宝宝”自然是取材于癌症,有三个形象,分别是分裂的状态、堆积起来的状态和吸附在人体器官或组织上时候的状态,通过各种媒介和材料展现在观众面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到癌症已经不再稀奇了,癌症有时候并不是绝症,可还是成为太多人的终点,我们熟知的人中常常有人离开是因为癌症,提及死亡难得会有人不害怕的。他人之事与己无关,可若是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谁不色变。“癌宝宝”动画录像中,可以认出许多已经变形的人体器官,眼睛、肠子,还有许多与医院有关的形象,长很多手的护士,药丸针管,屏幕上闪现“爱”字样,与“癌”谐音,并不是曾经的谈癌色变。  相似文献   
75.
朱玉德 《美与时代》2014,(12):134-134
抓拍被认为是摄影的中一种常用方法,在人物摄影中这样的手法也是常用的。这样的手法实际上也是一种观念、立场以及原则,因为在人物摄影中有了抓拍,人物的自然活动情况得以真实的表露,真实的现场气氛也会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6.
当代中国社会,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奇观。从文章、马伊琍婚姻风波事件涉及的主体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参与、难以计数的网络跟帖、微博热评等来看,它确实形成了当下中国波及世界的一大媒体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家庭婚姻伦理文化的变动和亟待引导的状态。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审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贵和守孝"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和变异,剖析其对婚姻家庭的种种影响,批判封建婚姻伦理在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局部领域的死灰复燃及其对道德、婚姻和家庭社会和谐的破坏,考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重新构建和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婚姻伦理。  相似文献   
77.
微信朋友圈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载体,将其置于传播"仪式观"理论视阈进行考察,可发现微信朋友圈能实现一定的伦理功能:朋友圈点赞契合用户维护人际关系的需要,朋友圈分享符合用户自我呈现的愿望,朋友圈共享参与后联结的价值共同体一定意义上使用户获得了群体归属感。但微信朋友圈存在的现实隐忧也是不容忽视的:朋友圈点赞实质上是一种浅层交流,其背后隐藏着情感脆弱性危机;朋友圈中自我形象建构蕴藏着的虚实冲突会使个人陷入社交困境;互联网语境中的脱域共同体也会带来价值失真等问题。  相似文献   
78.
渊声 《天风》2015,(4):36
问:我们夫妻在名义上都算是基督徒,但我先生不知怎的染上了赌瘾,我多次劝他停手,也与他不知争吵过多少次。他有时也懊悔,但不久又像着了魔似的想方设法去赌,令我十分痛苦,真是"一人犯罪,全家遭罪"!我当怎么办?—信徒:小芳答:小芳姊妹,你好!我很同情,也很理解你的遭遇。其实,类似你这样的家庭还真不少见,尤其在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农民一闲下来就围在赌桌上,还自称这是"小赌怡情"。可是,那一个个大赌棍不正是从小小的"怡情"开始的吗?赌博因其  相似文献   
79.
如何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思想遗产,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此问题上,我们必须相对区分"实然"与"应然"两种不同的向度,前者侧重于"学术的对象",后者则侧重于"思想的事情"。从"应然"向度理解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地反省黑格尔哲学中"死的东西"与"活的东西",尤其要对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历史理性主义"与"总体主义"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具备与之告别的敏锐和勇气,而黑格尔哲学对现代社会本性、困境的深刻反省,对一切把知性规定终极化和绝对化的知性形而上学的深刻反省以及由此所蕴含的批判力量,则是我们应吸取的、具有深刻当代意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0.
洪书永 《天风》2012,(4):62-62
江西圣经学校于2012年3月8日晚上,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欢迎第22期教牧进修班新生,在学校四楼大教室举行了“爱在幸福校园”的文艺晚会。晚会由校学生会筹办并主持。晚会节目丰富,增进了同学问的团契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