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interplay between mood, disclosure language, and ad skepticism on consumers' re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native advertising. During two online experiments, participants first received a mood manipulation and then read an article-style native advertisement. Results from both studies indicated that particip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recognize a native ad with an explicit rather than an implicit disclosure label, and a negative mood was more likely than a positive mood to drive participants to recognize the native ad. More importantly, participants in a positive mood evaluated a native ad with an implicit disclosure more favorably than an ad with an explicit disclosure. By contrast, participants in a negative mood responded more positively to a native ad with explicit disclosure compared to an ad with implicit disclosure. Study 2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od and disclosure language was further moderated by individuals' levels of ad skepticism. These results are believed to provide meaningfu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o the field of native advertis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  相似文献   
12.
Grandiosity and vulnerability are distinct dimensions of narcissism that may exhibit differences regarding compliance with COVID-19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lthough both dimensions reflect entitlement and self-importance, motivational tendencies diverge. Narcissistic grandiosity reflects bold expressions consistent with approach motivation, whereas vulnerable narcissism reflects reactive expressions consistent with avoidance motivation. Therefore, the present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 explored these relations between November 2020 and April 2021. Undergraduates (N = 487, Mage = 19.79, 87.1% women) completed online surveys that assessed grandiose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m, perceived severity of and susceptibility to COVID, attitudes and reactions toward COVID policies, as well as self-reported behavioral data including number of daily hours out in public, indoor bar/restaurant attendance, and whether they had ever received a positive COVID diagnosis.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two narcissistic dimensions, grandiosity generally predicted reduced behavioral compliance and extraverted tendencies that put them at risk for COVID exposure; however, both grandiosity and vulnerability predicted worse reac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 COVID-19 policies.  相似文献   
13.
邬勤娥 《心理学报》1959,4(3):48-52
巴甫洛夫学派大都是运用經典的先后对比的方法在狗身上建立条件反射分化的,用同时辨別的方法为数极少。英美学者則都应用同时辨別的方法研究动物对形状、大小、明度的辨別,但解释生理机制时只局限于感受部份,很少提及中枢作用。 早在1911年耶克斯-华生(Yerkes-Watson)創制了辨別箱,研究动物对图形的同时辨  相似文献   
14.
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测验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艳红  朱滢 《心理科学》1997,20(3):217-221
本文以96个中国汉字为材料,使用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测验方法,对20名被试进行6组分测验和最后所有汉字的总测验。发现自由回忆分测验中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总测验出现负近因现象;线索回忆分测验也表现出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但最后的总测验没有出现负近因现象。上述结果验证了Bjork和Whitten(1974)提出的顺序或情景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微机上编制能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DRDS),亮暗类棋盘格和随机点背景三种图形刺激的软件.记录了34例正常人在这三种刺激下的VBP.其结果为:(1)DRDS刺激下的VEPN1波潜伏期为265±25ms,基波能量占总交流能量的63.2±18.9%.(2)亮暗类棋盘格刺激下的VEPN1波的潜伏期为190±22ms,基波能量占总交流能量的39.2±19.6%.(3)随机点背景刺激下的VEP波则为一些杂乱的小波.结果提示:动态RDS刺激下的VEP除在潜伏期方面具有特异性外,并在谐波的能量分布上也具有特异性,且客观性更强.根据这些特征有助于对立体视觉功能进行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年龄、作业难度和训练对成人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联想学习”、“图象自由回忆”和“附加联想”三项目,对90例成人(分为青年、老年和老老年组各30例)进行记忆测查和训练,目的为探讨年龄,作业难度和训练对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组记忆成绩明显高于老年和老老年组,后两组无显著差异;无关联想的年龄差异大于有关联想,作业难度扩大了年龄差异;各年龄组训练后记忆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训练扩大了年龄和作业易难的差异。由此可见,记忆受年龄、作业难度和训练三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再次证实了老年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运用Q聚类分析对上海市区1480名初中预备班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征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1480名被试中存有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六个主要类别,这些类别与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关系密切。同时,353名差生可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学生、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学生和整体性困难学生,不同类型的差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宗宪 《心理学报》1996,29(1):104-109
对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心理学发展状况作了述评。全文包括3部分:对相关概念(犯罪心理学、审判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的辨析;欧洲大陆国家法律心理学的现状;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岁至90岁成人的某些记忆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工作是我们过去关于记忆年老化研究的继续。记忆材料为自行设计并与全国若干单位协作编制的“试用临床记忆量表”。受试为健康成人210名.分为7个年龄组,各组性别、文化匹配。每组有20名并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检查。结果:1.成年至老年记忆变化总的趋势是,50岁组开始有明显减退,70岁后又有更显著的减退。2.在智力匹配条件下记忆年老化趋势相同(20、40、50、60、70岁年龄组)。3.无意义图形再认和有关联想学习年龄差异最小,无关联想学习和人像的姓氏,爱好特点回忆年龄差异最大,表明老年人建立无关的全新的联系困难。据此,作者指出老年记忆障碍可能是编码储存和提取困难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正常猕猴脑电图特征,将16只动物按其年龄分为哺乳期、未成年期和成年期3组。并对其中12只动物进一步观察氯丙嗪对脑电图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 猕猴脑电图自发电位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振幅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对光刺激所呈现的“节律同化”现象,在未成年期最明显,成年期次之。 氯丙嗪能引起猕猴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皮层高振幅慢波。氯丙嗪能改善对光脉冲刺激所呈现的“节律同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