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当代伦理学面对一个特殊困境,即伦理学的空间在不断萎缩。当代伦理学对伦理问题的理解日渐贫乏单调而且脱离事实,而政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却为伦理学问题提供了许多不可忽视的有效解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和当代的制度、规则和价值观形成了"淘汰伦理"的机制,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伦理的效力,压缩了伦理的有效空间。伦理学如果不能回归本源去重新反思形而上的问题,就终将失去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32.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使人类面临一个新型的存在论问题,即人工智能有可能危及人类的存在,这是一个与自杀问题同构的反存在的存在论问题。目前的人工智能尚属于图灵机概念,尚未具有主体性,无法解决"停机"问题,因此图灵机对付不了悖论以及一切类似结构的问题。但是,一旦人工智能发展成为具有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超图灵机,就有可能以人工智能自身的存在需要或自身最大利益为准而修改自身的程序和社会游戏规则,从而使人类的存在陷入终极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33.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和赵汀阳两位学者分别从西方和中国的概念系统与理解方式出发,讨论了时间和历史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与其核心问题,以及理解时间和历史的概念坐标,包括时序(chronos)、时机(kairos)与危机(krisis),占卜与史诗,昔与来,古与今,开端与作。  相似文献   
34.
赵汀阳 《哲学动态》2023,(7):41-45+127
GPT只是过渡性的人工智能,其设计概念限制了其在“物种”上的发展。GPT以经验主义方式进行学习,证明语言可以通过实时实践集合来确定,而不依赖人为设定的先验语法。但它不能证明思维不需要先验论,无法完全排除先验论的因素而以纯粹经验论的方式去建立普遍知识。GPT虽然学到了语词的经验链接,但并不理解其中意义,无法建立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推理。意识需要实现客观化,才能变成自我意识。人工智能要想真正成为主体并产生自我意识,就必须在名词逻辑之外增加动词逻辑,或有可能意识到自身与动词的一体化,或动词与意向性的一致性,从而发展为“笛卡尔—胡塞尔机”而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35.
本体论的困难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存在和存在的证明的一致1.1 本体论地谈论存在问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一种科学的研究。当对象性地谈论存在问题时,本体论的存在便被放置在这种谈论的外面。本体论的第一个困难便是要求存在和存在的证明的一致,即存在本身便是其自身的明证(evidence)。在这个明证的水平上,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分界突然消失了;存在要求直观性而使本体论认识论化,另一方面,明证要求最终性而使认识论本体论化。本体论的这种要求导致近现代本体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