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文昌孝经》的道教孝道观肖群忠《文昌孝经》,据明代少保大学士耶浚仲所著《文帝孝经原序》所说,出现在宋代,作者不详,该经托文昌帝之口,劝人尽孝。无论是从托文昌帝之形式上看,还是从思想内容上看,可判定其属道教思想,而且在历史上,它与《太上感应篇》等一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文化出现复兴曙光之际,我们在当代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它崇尚道德的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国粹"。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重新反思我们近百年来受到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着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群体和他人价值导向、义以为上的道义追求、义务为本的责任意识、等差礼让的人际伦理、人心自律的主体精神,只有重新弘扬中华文化的这些核心价值观,才会为民族唤回灵魂,才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凝聚力,才会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粘合剂和调和液,真正重塑起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孝与友爱是中西方文化在处理亲子关系之道上的重要差异 ,这种差异的直接的文化根源主要是 :第一 ,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第二 ,是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所致。第三 ,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亲子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继续发扬我国尊老的优良传统 ,但同时要吸取西方重视代际亲子平等的合理因素 ,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基本问题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门学科之所以得以建立,不仅在于有其客观的研究对象,而且在于有其基本问题.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观的根本问题,即道与德、义与利、群与己的关系问题,简单合在一起说,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义利群己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土壤和历史传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绝不可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这体现出我们党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的正确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就等于失去吸取营养的活头源水,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更谈不上开创未来了。为了易记易行,可以尝试着将中华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仁义信和、民本大同",并赋予其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6.
17.
智德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智或智慧之智德是西方四枢德之一,是中国“三达德”与“五常”之一。重视智德的心理形式分析是西方智德观的特点,而重视智德的社会内容的分析是中国智德观的特点。智德除了智力与道德相统一这一根本特点外,还具有实践性和利害性、工具性和基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包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都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有着丰富传统美德资源的我国来说,如何在未成年人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呢?这里我仅谈几点粗浅认识。 第一、要抓好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教育。 大约十多年前,有研究者对大陆和香港、台湾的青少年关于传统道德名言的掌握和认同情况进行了一个调查,发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一直在高校教伦理学,因而与青年学生有较多接触,对《道德与文明》在青年学生中的广泛影响和积极作用有所了解,该杂志堪称是  相似文献   
20.
行旅生活经由步行时代、马车时代到现在的机动时代,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行旅伦理,行旅活动中独特的伦理价值和意蕴通过行旅主体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方面显现,分别为行旅的生命与德性意义、行旅人际伦理、行旅社会伦理、行旅生态伦理等。由此,可以将"行旅伦理"的意涵理解为:在人们的日常行旅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对个体的人格和人生塑造、人际交往和社会风尚有着影响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及行旅生活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良序美俗。行旅伦理对于主体自身的德性价值体现为:行旅活动有助于主体自然生命的健康和发展,有助于主体精神生命的促进和升华,有助于主体价值生命的追求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