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道教医家杨上善、王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道书文献及其相关史料的深入考析,有力地辨明了杨上善、王冰的道教医家本色,并对他们各自的医学创获及其在传统医学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2.
略论道教金丹思想及其在化学史上的意义盖建民道教金丹思想是道教金丹家从事金丹活动的思想依据、思想方法。本文拟就道教金丹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在化学史上的地位进行分析讨论,以求教于同行。一金丹术是道教的一种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  相似文献   
43.
道教金丹术作为中国古代化学的原始形式,曾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正如在西方,在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化学在炼金术的原始形式中出现了”一样,在东方,金丹术则孕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化学,在中国古代化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近代化学却未能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产生,道教金丹术最终未能衍化出中国的近代化学。这一冷酷的现实不能不令人深思。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试图从道教金丹术本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对此作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44.
道教养生思想十分丰富,以德养生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德养生强调内功外行,德性修养乃修道致仙、养生寿老的基石和要旨。以德养生是中华养生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历代道教名士和道籍经典对此多有阐述,形成富有特色的道教以德养生同以术养生互补的思想。人类已迈入21世纪,在国家倡导以德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氛围中,道教以德养生思想更加凸现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道”与“德”是道教思想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护养、保养性命既要修道也要修德,道养与德养并重是老子养生思想的一大特色。通过德性修养可以达到清静怡神以保形体…  相似文献   
45.
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之密切程度,在世 界宗教史和医学史上极为罕见。过去中国民间有一种流行说法:“十道九医”,杏林中人也声言:“医道通仙道”。纵观道教发展流变的历程,历代兼通医术的道门名士层出不穷,同时在道教和中国医学这两个领域建功立业、彪柄史册的道教医家也不乏其人,可谓代代有之。清代陈梦雷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特辟有“医术名流列传”,汇集自上古至明末历代知名医家1308人,其中道士出身和深受道教影响、崇尚道教的医家达129人之多。除大家所熟知的葛洪、陶弘景、孙思邈这三位著名道医外,还有…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南宋道教学者陈甫方《农书》中的农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考述,从农学这一新角度深化了道教科技思想的研究。作者指出:陈甫方在中国农学史上的一大特殊贡献在于其所著的《农书》建构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农学体系,这是前无古人的农学体系思想;书中所阐发的土地利用规划思想、“地力常新壮”的土壤思想和农业经营思想也是陈甫方农学思想的特色之处,在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7.
瘟疫历来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威胁,在我国与瘟疫抗争的历史中,道教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以宗教方式来驱除瘟疫、安抚人心之外,道教更是以医学的方式,通过道教医药学家们的医学活动来防治瘟疫,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瘟疫防治文献,总结了较为合理的瘟疫认识,而且形成了独到的瘟疫防治方法体系,为我国历史上的瘟疫防治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48.
道教与中国传统天文学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天体的崇拜与敬畏,求道证道的需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道教与天文学的关联。指出: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道教神仙谱系的建立是以天体宇宙的模型为基本构架的,而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天文学知识,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道教科仪仪式的实施,特别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宇宙知识。早期天师道教区组织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设置,即运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等天文知识,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教区系统。总之,道门出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  相似文献   
49.
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据《楼观本起传》记载,“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①。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50.
自主的时代业已来到?──当代中国临床医学伦理原则批判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200070)崔建民一医学伦理学研究和实践中,理论界在如何规范临床医疗行为问题上,通常引用《生物医学伦理学原则》中的原则来确证。比彻姆和奇尔德雷斯(Beauchamp&ch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