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内在归因倾向逐渐减弱;(2)在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不同维度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2.
采用任务转换范式考察了108名中小学生的注意转换能力。反应—线索间距和线索—目标间距都分为200ms和2000ms两种水平。结果发现:(1)一般转换条件下,小5学生、初2学生和高2学生的定势选择速度相同,小5学生的定势选择正确性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低;特定转换条件下,短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慢,长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快,初2学生的定势转换正确性比高2学生低;(2)一般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在任务转换中作用不大,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起作用;特定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和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的作用都不大。  相似文献   
63.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师生的内隐智力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对聪明男女中学生重要特征的评定中,中学教师对于智力的理解多集中于与认知有关的因素,并且评价所涉及到的方面随被评价对象年龄增长而调整;中学生对于智力的理解多集中于与人际交往有关的因素,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更加看重内在特征的趋势;中学教师与中学生的内隐智力观存在一致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对聪明特征的评定因被评价对象的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教师和学生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4.
分心抑制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负启动范式的说明,从年龄发展的角度对分心抑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与假说,包括抑制衰退理论、多样化抑制系统模型和最佳测试时间假说;并从工作记忆能量与分心抑制的关系上探讨了基于年龄发展的资源依赖抑制模型和抑制控制假说。  相似文献   
65.
再认条件下元监测判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再认条件下元监测判断的影响因素。以中文双字词对作为实验材料 ,安排在不同预先呈现时间、有无进行有意识记 ,以及不同识记遍数等条件下进行元监测判断。用计算机随机呈现项目 ,再认之前先让被试做元监测判断 ,判断是否是记过的项目的把握程度 ,再对有意识记过的项目做迫选再认 ,作为标准测验 ,以验证元监测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是预先呈现时间长、有意识记过的和识记遍数多的项目 ,对其再认的反应时较短 ,相应的元监测判断等级也较高 ;对只看而未有意记过的项目的判断是呈现时间长的判断等级反而低于呈现时间短的。此结果表明 ,再认条件下 ,元监测判断的等级的高低与识记项目的激活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6.
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国利  白学军 《心理学探新》2001,21(4):25-28,56
对国内外有关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进行了综述。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国内的有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对相关内各进行了扼要的介绍,最后作者对阅读过程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语境线索在留学生伴随性词汇学习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作为被试,操纵了语境线索的强弱,使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词汇学习过程。结果发现:被试在强语境线索下的词汇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弱语境线索;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强语境线索下目标词注视时间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弱语境线索,高汉语水平被试目标词注视时间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低汉语水平被试。结果表明:无论留学生汉语水平如何,语境线索促进了他们阅读时的伴随性词汇学习,且学习次数越多,语境线索的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68.
不同年级高师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两所师范大学的351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关系。结果发现,高师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深层型动机为主导,同时也兼有表面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随年级升高,高师学生的三种学习动机都呈现出减退的趋势;并且成就型动机上存在性别差异。另一方面,高师学生的学习策略也以深层型策略为主导,其次是成就型策略,再次是表面型策略。成就型策略和表面型策略表现出年级特征;深层型策略和成就型策略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9.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视觉加工缺陷可能是导致阅读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视觉拥挤效应与阅读障碍密切相关。本文将回顾视觉拥挤效应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拼音文字和汉语阅读障碍者视觉拥挤效应的相关研究,提出汉语阅读障碍视觉拥挤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了解汉语阅读障碍与视觉拥挤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在阅读中, 读者既能加工当前注视的中央凹视觉区的信息, 也能从副中央凹视觉区提取信息并利用该信息预先加工下文词汇, 称为预加工或预视。它是熟练阅读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副中央凹信息的预加工涉及预视的空间范围和预视程度(即预视量和预视类型)。在拼音文字阅读的研究中, 关于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如何受中央凹加工负荷和副中央凹预加工负荷的调节存在争议,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拼音文字词长变异大, 在考察预视程度时难以克服预视范围的干扰。而中文词长变化小, 能有效分离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利用中文优势, 采用眼动技术来考察:(1)副中央凹预加工负荷如何影响预视范围, (2)中央凹加工负荷如何影响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 (3)阅读能力与阅读效率如何调节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 结果将有助于解决副中央凹预视研究中的理论争论, 为预测阅读能力与衡量阅读效率提供更多有效的眼动行为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