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言语产生是指个体通过口头言语表达想法、感受,而通达过程是言语产生的关键过程。本文以言语产生的不同语言水平为线索,综合分析双语经验对言语产生过程中通达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双语经验降低了言语产生中的通达效率。在此基础上,从跨语言干扰、语言使用频率和词汇量三个角度归纳双语通达劣势的原因。未来的研究应该考察双语经验对言语加工中不同方面的影响,并且对相关解释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42.
物体的空间关系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雷  伍丽梅  王瑞明 《心理科学》2006,29(4):770-773
采取快速语义判断任务探讨物体空间关系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影响。实验1考察词对呈现方式与其指称物空间次序经验的关系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词对呈现位置与其指称物的一般空间次序经验一致时语义判断快。实验2探讨词对呈现方式与其指称物构成方式的关系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词对呈现方式与其指称物的构成方式一致时语义判断快。研究结果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43.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记叙文理解中因果关系对于空间信息加工的作用。实验1和2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空间信息与故事结果的因果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因果关系不仅会影响文本明确提及的空间信息的加工而且能够促进隐含的空间关系建构情境模型。实验3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物体与位置词的空间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位置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空间情境模型是读者为保持故事因果连贯回溯建构的而不是在阅读进程中的实时建构。实验4中空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大,结果发现当故事中空间信息的文本距离较远时即使有保持因果连贯的需要,读者仍无法回溯建构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44.
针对阅读理解是建构抽象命题网络的传统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提出:阅读加工是建构语言所述事件的知觉模拟,并由此推论:有关运动的语言理解包括动态的知觉模拟。该动态模拟假设得到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行为学上的研究证明了语言理解中动态知觉模拟的存在,还对这种模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该假设也得到一些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支持。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动态模拟假设还需要深入的检验,以进一步充实知觉符号理论的语言理解模拟观  相似文献   
45.
高校中层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初步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日团  莫雷  王瑞明  李锦萍 《心理科学》2007,30(6):1471-1473,1481
通过对57名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的关键事件访谈,初步建立了高校中层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结果发现:(1)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的胜任力模型包括授权激励、组织协调、创新开拓、目标监控、决策判断、沟通表达、成就驱动、团结协作、教育视野、教育信念、民主责任、尊重理解、学术(业务)素养等13项胜任特征。(2)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的胜任力模型跟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跟企业家的胜任力模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6.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金花 《心理学报》2008,40(11):1165-1177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自我报告法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具体机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14名。实验1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探讨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只有语义相关上的局部不一致但没有事件相关时能否发生协调性整合。实验2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间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单纯语义相关没有事件相关时,目标句阅读是否会自动激活跟其有关的背景信息。实验3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和被试的自我报告指标探讨协调性整合是否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探讨被试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能否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语义相关时可以引发信息激活,但只有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事件相关时才会发生信息整合;另外,协调性整合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不能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与实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雷  王瑞明  冷英 《心理学报》2012,44(5):569-584
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领域, 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等派别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理论争议的焦点在于自然阅读是主动的、积极的、目标策略驱动的过程, 还是被动的、消极的、自动的过程。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心理学界有关文本阅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提出并对文本阅读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整合。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文本的自然阅读过程是连贯阅读与焦点阅读的双加工过程。文本阅读中读者所阅读的材料特点不同, 引发的阅读信息加工活动也不同, 而不同性质的阅读过程, 又会引发不同的推理整合, 从而会建构不同类型的文本表征。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并获得了很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 其中的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在未来的文本阅读研究领域, 有很多问题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8.
文本阅读研究的技术模型和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阅读心理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从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严格的文本阅读实验至今,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模型不断进步,具体理论和实际应用不断成熟。到目前为止,文本阅读领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作者首先对文本阅读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模型进行了梳理,从目标、空间、时间、因果和主角五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文章评述了文本阅读研究的两种新观点,即文本阅读的双加工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最后作者对文本阅读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使用图片命名任务和TOT(舌尖现象)任务考察方言和外语学习对词汇通达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图片命名任务和TOT任务中,单语者的表现均好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粤语-普通话-英语三语者,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粤语-普通话-英语三语者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与外语学习一样,方言也会影响个体的词汇通达能力,但方言和外语学习对词汇通达能力的影响依赖于他们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50.
具体概念加工中的感知运动仿真是概念表征的核心加工过程。本研究系统探讨了语言因素(语言类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和情境因素(知觉情境:空间知觉情境和语义知觉情境)对具体概念加工中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实验1采用语义相关判断范式探讨了第二语言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感知运动仿真, 以及第二语言中的仿真和第一语言中的仿真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 第二语言加工中依然存在感知运动仿真, 但是第一语言的感知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2采用语义相关判断范式及其变式, 通过2个分实验分别探讨了个体加工概念时空间知觉信息和语义知觉信息对于概念表征过程中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研究发现, 无论是在较弱的空间信息知觉条件下还是在较浅的语义信息知觉条件下, 具体概念加工过程中都产生了感知运动仿真。本研究的发现弥补了知觉符号理论未对第二语言中的感知运动仿真提出针对性预测的不足, 表明感知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跨语言稳定性。同时, 具体概念加工中的感知运动仿真不受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的调节, 这表明感知运动仿真能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化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