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由景枫教授等撰著的《中国治理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对从古至今的中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实践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读一过,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和推介。第一,提纲举要,揭出中国治理文化的核心特点。本书在对中国治理文化进行一般性概括之后,从"道德治理文化"、"法律治理文化"、"民间治理文化"勾画全篇,最后对中国治理文化的当代意义进行分析。中国社会的传统治理方式、渠道、手段多种多样。但就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的文化层面而言,道德与法律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早在"中国轴心文化"奠基的先秦时期,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刑德"问题就是核心问题。秦汉以后的古代社会,"刑德"问题又转化成"儒法关系"问题,二者在思想和实践方面长期斗争而又融通,成为中国治理思想和实践的骨干和支柱,抓住这两个问题就抓住了中国治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师德的价值,在教育的媒介下,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进程,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创造与传承。教师道德的价值主要体现为:(1)师德兴,文明盛;(2)师德兴,民族旺;(3)师德兴,人才强。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为较强的示范性、较高的要求和较强的自律性。  相似文献   
13.
正王小锡教授的《经济伦理学——经济与道德关系之哲学分析》由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该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对经济与道德关系进行了哲学分析,提出了"经济德性""道德资本""道德生产力"等重要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思路。该著提出了"经济德性"的概念,在遵循经济规律、紧扣经济运行环节、吸纳经济学理论、直入经济活动中,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经济内蕴的道德禀性,  相似文献   
14.
<正>学术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当下,多学科都在关注和研究中国社会阶层的正义问题,著述纷呈,各有千秋,而中央党校靳凤林教授的《追求阶层正义———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具有独特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思想观点。该论著提出了具有独到见地的"权力、资本、劳动的社会阶层划分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对权力阶层、资本阶层和劳动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矛盾进行了哲学分析,率先提出并阐述了"权力阶层与  相似文献   
15.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绝不只是经济运行方式的转换,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承接。在传统文化的变形中,传统信用文化的整合与转换则是重要内容,为此,本文综括了中国传统信德的特征、透析了传统信德断裂的成因、提出了传统信德承继的原则,以期实现传统信德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伦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淑芹  钱伟 《哲学动态》2006,(10):53-57
社会转型期矛盾的突显与和谐社会的有序、公正、和睦的价值目标指向,从静态维度看存在着悖论,但从动态维度的视阈,社会和谐的建构,恰是在不断制衡矛盾、疏通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渐进实现的。据此,转型期和谐社会建构的核心,则是利益关系的合理规范以及利益矛盾的有效协调,而对社会利益关系协调与矛盾消解的有效方式之一则是公正的制度,其中博弈均衡理论对制度伦理的建构又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一社会转型对制度有效供给的需求制度不是天然的存在,而是人类为协调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实现和谐共处、共存主动设计的行为规范体系。用新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类型,可归类为三种范式:一是"由思想到行为"的偏重思想道德认知教育的模式,二是"由行为到思想"的注重行为合规则的模式,三是"思想与行为双向互动"的教育与制度管束有机结合的模式.基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实情以及当下公民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在坚持思想道德教化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推进行动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正义观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之维在社会中的凸显,并非始于现代,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创立了各具特色的正义理论.他们的正义思想不仅迥异纷呈,而且也具共同性及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信用概念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用这一概念,随着经济学地位的提升及社会信用缺失的严峻现实,愈益为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但目前在日常话语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信用意蕴含混、意指不明的问题,常把一般形态的信用与具体形态的信用混同以及忽视信用存在类型的划分.这种偏颇,不仅造成了信用语义不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对社会信用建设系统的疏漏.为此,本文针对信用概念使用中存在的两大问题进行评析与疏义,以期克服目前信用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和外延的不确定性,为信用研究的科学性和信用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信用与道德信用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信用建设 ,需要对信用进行形态梳理和学理分析 ,以避免语义的混乱。本文立足于信用的一般特性、法律与道德的个性特征及其现实表现 ,在比较的视阈中对法律信用和道德信用的特性进行了条陈与辨析 ,并阐述了二者对经济信用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