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管子·水地》篇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先秦诸子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中,《管子·水地》篇的主张颇具特色。它以地和水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既不同于老子、庄子所主张的道或庄子后学所主张的天,也不同于《易传》中以太极为世界本原的观点。这种独特性,使得《水地》篇在是国哲学史上占有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水地》篇这种以地和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是如何发生的呢?或者说,它的思想渊源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关丹丹  王博  车宏生 《心理科学》2011,34(4):950-956
摘 要 本研究使用多元概化理论分析2007-2010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结果表明:1.从考查的学科内容看,心理统计与测量、普通心理学的测量精度较高,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测量精度偏低;2.从设置的题型看,多选题的测量精度偏低,其他题型的测量精度较高;减少单选题数量、增加多选题数量可在保障全卷测量精度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多选题的测量精度;3.全卷测量精度很高,不同年度的试卷在学科内容和题型结构上可看成是“平行”试卷。  相似文献   
13.
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大规模语料中词语和上下文的联系,使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有限维度的语义特征,将每个词表示为一个低维稠密的数值向量(词向量),以用于后续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词向量及其衍生的各种语义联系指标可用于探究人类的语义加工、认知判断、发散思维、社会偏见与刻板印象、社会与文化心理变迁等各类问题。未来,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需要区分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成分,深化拓展动态词向量和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BERT)的应用,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建立细粒度词向量数据库,更多开展基于词嵌入的社会变迁和跨文化研究。我们为心理学专门开发的R语言工具包PsychWordVec可以帮助研究者利用词嵌入技术开展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博 《现代哲学》2020,(1):147-153
王夫之深刻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通"之精神,并在其"通"论思想的具体展开过程中,表达了重视个体与殊异性等颇具现代性意义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中,王夫之阐明了天人相通相继但不同的道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他强调以"变通"之精神师法古人智慧,以应对当下社会具体问题;他继承和吸收了张载的"通"观念,在伦理学中强调在尊重他者的基础上以"尽己"和"推己"的方式与他人交往的平等思想,并在人性论中彰显了人性的丰富性及人性与物性相通的内容;在知行问题的阐述过程中,他从"诚明"与"知行"关系层面,深刻揭示了广义的知与行在人之成德、成性过程中所具有的相通性。王夫之的"通"论思想,为我们思考当代社会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智慧提供了新的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15.
16.
说"寓作于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述而不作”说起一般人对于古代中国学术的印象,往往是“述而不作”,这显然和强大的经典解释传统有关。注、疏、传、说、记、笺等虽各各不同,但它们从事的都是以经典为中心的述的工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源出于《论语》,是夫子自道之辞。述是传述,作是造作,前者是述旧,后者是作新。孔子自称只是述旧而非作新,当然有谦虚的意味,①却也不妨看作是一句大实话。他的确只是在述旧,述《诗》《书》,述《礼》《乐》,自己并没有造作出新的文献。②但如果仅仅是“述”,似乎不能解释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当然让我们重新思考述与…  相似文献   
17.
论"仁内义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仁内义外”是战国时期思想家们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孟子》中的记载,告子曾经有过这样的主张。《告子上》云: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此外,《管子》和《墨子》中也有与此相关的线索。前者见于《戒》篇,其说法是: 仁从中出,义从外作。表面上看来,与告子的主张是近似的。①后者见于《经下》:  相似文献   
18.
远离“城嚣”: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大部分进化时间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自然在人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3个主要的理论揭示了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亲生命性假设认为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并且会使人变得更健康和快乐;注意恢复理论认为人处于自然中使用的无意注意能对有意注意疲劳起到恢复作用;压力恢复理论认为接触自然能够激活人类的积极情绪,从而对压力有缓解作用。目前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园艺疗法和自然环境疗法得到广泛应用。未来还可以从其他的心理学视角解释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可以关注真实自然环境和虚拟自然环境的作用差别,还可以考察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接触自然的作用,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考察自然积极作用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卦爻辞的弹性——以《易传》的解释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个角度来看,经典解释就是一个把新意义注入旧经典的过程.在这个意义注入的过程中,原经典的每一个要素,尤其是重要的要素当然会承担必要的功能.就<周易>而言,如果着眼于内容,主要包括象和辞两个部分.相应地,它们也就成为解释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人格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心理学探新》2009,29(3):52-56
该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了人格反馈操纵前后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同时探究了不同外显自尊水平被试内隐自尊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被试会出现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人格反馈操纵对内隐自尊起抑制作用,正负反馈的影响存在差异;外显与内隐自尊产生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