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冲动性特质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对63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校园排斥在冲动性特质与高中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特质经由校园排斥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受生命意义感的调节,随着生命意义感的增加,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效应逐步减弱。冲动性特质可以通过校园排斥增加高中生自杀意念强度,而生命意义感能有效降低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探讨了校园排斥和初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结合资源保存理论,进一步考察同伴关系(条件性资源)与核心自我评价(人格特质资源)对该效应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校园现实受排斥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行为倾向量表,对辽宁省2所中学54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对于初中生的内化及外化问题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在校园排斥与内化问题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排斥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内外化问题:一是同伴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s,简称IRAP)是Barnes等人于2006基于关系结构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简称RFT)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测量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判断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被试通过对目标词进行关系判断,从而考察个体的内隐态度.本文主要阐述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由来、关系结构理论与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操作,并对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性能和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生命史理论,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同男性性态度间的关系。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启动被试的性别比感知,结果发现感知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对未婚男性的"随意性行为"态度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童年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未婚男性在感知到周围女性数量相对充裕的情境下,其性开放态度会较感知到周围男性数量充裕时明显上升;童年家庭富裕的男性的性开放态度在不同感知性别比下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该研究旨在探讨教师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城乡教师、不同教龄教师、男女教师、中小学教师应付方式有显著差异。教师应付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关系.但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的德福问题,一直是先哲圣贤探讨的重要议题。太虚大师在坚持德福一致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佛教三世因果论和道德学说的分析考察,主张用"抉伪披真"和"广施慈悲"的方式化解德福相背的现实矛盾;用不断增强个人行德信念、妥善处理社会人伦关系、努力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方法实现德福和谐的道德理想。这一主张不仅为我们解决德福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我们推进以德治国的道德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制度化儒学解体,文庙“庙产兴学”运动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于曲阜及其周边地区传教多年的美以美会等耶教组织开始谋求在曲阜城内置办教产,用于办学传教。一些孔府佃户及曲城居民出于信仰或生计之考虑,将房产卖与耶教,引发了一系列纠葛。为了促成纠葛之解决,孔府、曲阜县政府、山东省政府、外交部、美以美会及美国使署等组织机构纷纷参与其中,纠葛不断,由此勾勒出一幅纷繁复杂的法律、文化以及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