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妙空法师(1826—1880)扬州江都人,俗姓郑,名学川,字书海;出家后,名绪乘,号刻经僧。父亲是县中名廪生,名应房,别号咫观。母亲唐氏,生师的时候,梦见有行脚僧来,梦醒后即生下了他。师幼时就很聪慧,看书一目数行,少充诸生,即以能文名重当时。不久母亲去世,欲以超荐报母恩,读《地藏经》有所感悟,后来又读《法华经》,慨然产生出世之志。于是问道于红蠡瑞安法师,逐渐博通教典,尤长净土之学。同治五年(1866)他始于金陵出家受具足戒,名妙空,自号刻经僧。当时江南经历了太平天国战火,典籍荡然,各寺院经版鲜有存者。他忧悯明末《嘉兴藏》书…  相似文献   
52.
伊斯兰教为穆斯林规定的礼拜,有每天的五时拜,每周的主麻拜、节日的礼拜等。其中又分有天命拜、圣行拜等,属念、礼、斋、课、朝五功之一。它是伊斯兰教信仰的体现,也是伊斯兰思想文化形态的重要表现。礼拜是叩拜独一的真主,感赞真主造化养育之恩。通过礼拜,接近真主、远避邪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输血技术研究的历史过程和最新发展。通过对输血技术发展历史的分析,总结了前段的研究成果和思维方式。并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验证了马克思认识论的科学性,为促进输血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54.
该研究探讨了弱智儿童视觉-动作控制能力。弱智儿童被试30人,平均年龄13.5岁,平均智商53.9。实验结果与正常人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弱智儿童的视觉-动作控制能力只相当五六岁正常儿童的水平,远落后于正常中青年及老年的水平。这表明,智力缺陷与发展水平对人的视觉-动作控制能力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5.
《伊斯兰对幸福的定义和体验》一文中,作者辨析了伊斯兰关于"幸福"sa‘adah这一概念的内涵,为使读者理解,作者简要解释了"伊斯兰"的概念并对人的本性作一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幸福和信仰、人性、记念真主(dhikr)的关系,分析心灵的安定与平和(mutma’innah),对真理的确信(yaqin)。在分析过程中,厘清人类的感官及其与善恶的关系。在这个前题下,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从伊斯兰的角度分析"悲剧"这一概念,认为西方文化中这一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断定它有更深层的宗教背景,分析它在西方传统中与幸福的关系。作者严密解释了"幸福"的对立面就是《古兰经》中所描述的"薄福"shaqawah,认为这也是西方概念"悲剧"的本来的内涵。  相似文献   
56.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当中.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带来了文化领域的全球化问题.是迎头赶上还是恪守民族身份,抵制全球化的大势所趋,这些都成为近年来文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01年1月18日-20日"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大学的举行更促使了全国各地学者都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如何认识全球化过程?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学民族性?通过借鉴西方人文学科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和结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许多学者和大小媒介都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57.
作为人所最终关切的自身的存在及其意义的“终极关怀”,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关切,但是精神的东西总是要外化为人们的行为取向和某种制度规范、风俗习惯。我们采用访谈方法,通过对一个比较典型的由天主教信徒组成的村庄洞儿沟村的调查,看一看“终极关怀”到底对人们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一、洞儿沟村概况洞儿沟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该村总人口为1196人,总户数为263户,信仰天主教的村民比例为100%。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业,种植果树,农闲时在附近村子打些散工,做点石匠活儿。该村经济比较落后,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大,有50…  相似文献   
58.
武延康 《法音》2002,(6):24-26
近年来,我们在收集、整理有关中国近现代佛教史资料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几篇印光大师的佚文,皆为《印光法师文钞》及《续编》、《三编》所未载。它们是:1、《九江查六庆童女(民国十四年往生)》。此文载杨慧镜居士于1925年辑录之《近代往生传》(台湾青莲出版社,1999年4月版)。该书前有印光大师作于民国十四年(1925)的序文一篇。除《序》以外,书中还收有印光大师的文章五篇,此为其一。2、《地藏菩萨本愿经序》。此文载民国年间扬州江北刻经处所刻唐实叉难陀译二卷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前。目前该套经版藏金陵刻经…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郭店楚简<六德>的哲学意蕴进行了疏释,揭示了"六德"的内涵以及内在联系,认为"六德"从精神上建构并支撑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并与"六位"、"六职"组织成社会生活系统,而这些又都可以在以"六艺"为中心的儒家原典中找到根据.<六德>的发现及其研究,对于徐复观对贾谊<六术>的解读与疏释,能起到既修补又映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0.
古希腊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谬误研究领域。两千多年来,众多的逻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科学家甚至政治学家都为谬误研究奉献了自己的才智和精力。纵观谬误研究的历史发展,迄今已形成谬误研究的几个富有成果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