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61.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法,选取北京市3所小学的498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男生255名,女生243名)及其班主任作为被试,考察了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的冲突性、亲密性和反应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具有显著相关。(2)师生关系对自我概念不同方面的发展的预测不同,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和反应性对自我概念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预测性。(3)亲密型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冷漠型师生关系最有碍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本研究结果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6—12岁儿童脑波超慢涨落功率与计算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76名6-12岁认知功能正常小学生进行脑波超慢涨落平均功率分布与计算速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计算速度快组和计算速度慢组中各年龄组的脑区平均功率符合额低枕高的前后梯度。计算速度慢组的逆转百分率高于计算速度快组。(2)在各年龄组中,计算速度快组和慢组功率前后逆转百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右脑,右脑功率前后梯度逆转在不同计算组之间差异较大。(3)在计算速度快组和慢组中,左脑平均功率都小于右脑平均功率。计算速度快组和慢组脑波功率左右逆转百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后脑,后脑功率左右逆转在逆转总数上计算速度快组多于计算速度慢组。  相似文献   
63.
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采用任务线索范式,考察了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实验1的准备时间为可预测,实验2的为不可预测,以考察准备时间的可预测性对任务切换的影响。以被试执行重复任务、切到任务和切离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1)在准备时间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种条件下,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可预测条件中,重复和切到任务的反应时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切到代价无显著变化,切离任务的反应时不受准备时间的影响,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不可预测条件下,三种任务的反应时都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切到和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2)切离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显著高于切到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3)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没有出现切换代价的准备效应  相似文献   
64.
选择20名大学二年级数学系的学生作为被试,要求他们完成控制条件、语音任务、手动击键任务和随机间隔决策任务条件下的简单整式和等式判断任务,实验结果表明:(1)三种次级任务均非常显著影响真假等式的反应时,(2)三种次级任务对真假不等式判断的错误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说明,语音环路、视空间模板和反应选择成分参与简单整式和判断,而且真假等式判断需要不同的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65.
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洛阳市一所普通中学6个年级随机选取801名被试,使用自编问卷研究了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总体上呈随年级增长显著上升的发展特点,初二到初三阶段更为突出;(2)深刻性和灵活性品质为上升趋势,但在高一年级存在1个回调点;(3)批判性和独创性从初一到高一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高一以后呈波浪式发展;(4)中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品质在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三年级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6.
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沃建中  罗良  林崇德  吕勇 《心理学报》2005,37(6):729-738
利用128导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16名正常被试在完成客体任务和空间任务时的皮层慢电位(slow cortical potentials,简称sp成分),实验发现:在后部脑区,客体工作记忆与空间工作记忆在慢波活动的时间上存在分离,空间任务更早的诱发出负sp成分,并且空间任务激活更多的后部脑区;左下前额叶在客体工作记忆任务与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都有激活,并且激活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背侧前额叶主要负责客体信息的保持与复述,但左右背侧前额叶的激活强度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67.
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李虹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3,35(2):222-230
目的是探讨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意义在于根据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预策略,使大学生在压力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大学校园压力被定义为学习压力,个人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并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心理健康被定义为:一般健康状况和自尊,也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研究问题是:(1)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2)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3)个人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4)消极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同时建立了4个相应的理论假设。研究所采用的是横断和相关设计原则,并采用回溯性调查问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3所高校的78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全部4个理论假设。研究结论是: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与心理问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Baddeley和Hitch(1974)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被广泛地应用数学运算领域,但是已有研究还缺乏系统性。首先,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上,较少涉及减法、除法和更为抽象的代数运算;第二,研究者对语音环路和中央执行系统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常常忽略视空间模板的作用;第三,工作记忆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动态性,它受到一些外部因素、数学任务内在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如认知策略)的影响;第四,几乎有关研究都肯定中央执行系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负荷于中央执行系统的次级任务所含成分或功能的复杂性,导致我们很难确定中央执行系统如何作用于数学运算。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
以8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共情倾向和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大学生捐款意愿的交互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对低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其捐款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对高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条件下的捐款意愿显著高于不可识别条件;(2)受害者可识别性通过增加高共情倾向大学生的同情反应,进而增强其捐款意愿。  相似文献   
70.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11名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完美主义和自尊的关系,特别考察了自尊在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 学业拖延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自尊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2) 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积极完美主义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拖延。(3) 自尊在积极、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