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551.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存在较多的传统村落。正是因为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凝聚古代文化、艺术,传统村落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提出的有关政策有助于保护传统村落,减缓传统村落的消失速度。只有对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加以分析,探索其空间形态类型,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52.
那时,年少的我背着书包,上学、放学,亦或跟大人们到清真寺礼拜,无数次走近村镇中央那一棵屹立在清真寺与回族小学之间的葱郁柏树,无数次凝眸着、审视着、抚摸着它庞大的身躯,在它遮天覆地的浓荫下栖息,在古柏香风的温馨氛围里游戏。狂风袭来,冷雨飘过,古柏树如同...  相似文献   
553.
“认识你自己”,这是西方哲学对人的第一要求。相对于此,东方的儒家哲学则以“成就你自己”为首要的关注之点。从先秦开始,儒家的哲学思考便指向了成人(人格的完善)。作为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同样受到了这一思维传统的制约。当然,较之先秦儒学,理学对人格的考察无疑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554.
明清之际,历史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变迁。明王朝覆亡所引发的深沉反省意识,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艰难滋长,西学的东渐,实学思潮的萌动,等等,形成了远及清中期的文化震荡。社会文化的如上变迁,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传统的儒家价值体系,并使之发生了多方面的转换。一、走出内圣之境儒学演变到宋明时期,内圣逐渐成为主导的价值目标,儒学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心性之学的形态。相对于原始儒学而言,理学(宋明新儒学)对内在心性的完善确实予以了更多的关  相似文献   
555.
凤凰寺初建时规模相当宏伟,其面积要比现在大一倍以上,寺门对面原有照壁一座,进门有一座三重檐楼阁式建筑——望月楼,又称邦克楼,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筑已不复存在了。 根据伊斯兰教义,穆斯林礼拜时须面向克尔白,所以凤凰寺的总体布局,也和我国其它清真寺一样,主要建筑物都布置在东西向的中轴线上。目前,它前有门厅,中间是礼  相似文献   
556.
外国逻辑史著作本来就不多,其中关于“中国逻辑”的论述就更是凤毛麟角。但在这廖廖无几的论述中也可见一种趋势:由不承认到承认,至开始重视。外国哲学家、逻辑家最早谈到中国人的逻辑思想的要推黑格尔,这位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在对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估计上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他说:“真正的哲学是自西方开始”,“东方的思想必须排除在哲学史之外。”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说:中国人“他们自己像是不能用概念来思维的……对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科学知识估计太高  相似文献   
557.
文章根据制约生土民居景观遗产复兴的矛盾性因素,把学界对生土民居景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单独关注,转移到乡村复兴的完整逻辑框架中,包括作为技术形态的营造手段研究、作为审美现象的文化创新研究与作为原生聚居的日常生活恢复研究,构建出立足于自身语境的发展新途径,为形成高度开放的生土民居景观发展系统提供一种新的复兴路。  相似文献   
558.
1辩证地看待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在人体生态系统中也有400多种微生物寄生于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携带总量达1271克,不同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着机体微生态平衡,体内的这些常居菌不仅参与机体的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还能防御外来菌的侵袭。微生态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识别和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又常常是机体免疫力的象征。凡环境的恶化超出微生态的调控能力,微生物就会出现变异,机体的易感性增强,而进人病理状态。因此,微生物既是人类的益友,又是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能否致病主要取决…  相似文献   
559.
当代伊斯兰银行业概述杨翠柏在中东伊斯兰国家,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很缓慢,其原因之一是该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60年代,沙特阿拉伯才开始发行纸币;今天绝大多数穆斯林使用纸币,但仍然有一些虔诚的穆斯林对支票、商业银行信贷以及其他银行业务持怀疑态...  相似文献   
560.
杨宏山  李悟 《学海》2023,(5):25-32+50
政策试验通过设置框架性目标,创建议题学习网络,决策者与试点者、专家、利益相关者增进互动,形成议题驱动的强化学习机制,有利于加快与议题相关联的知识生产。政策试验的议题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问题驱动的愿景学习、创新驱动的项目学习、绩效驱动的拓展学习、立法驱动的规范学习,分别负责生产概念性知识、项目性知识、组合性知识、制度性知识。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城市大脑”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提炼试验驱动组织学习的运作机制,包括概念引领机制、四方互动机制、项目评估机制、知识整合机制。推进政策创新需要构建议题学习网络,在不同阶段采用差异化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生产与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