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考察了孟子有关政治领域的同情的观点,提出孟子通过调和杨朱学派的自爱和墨家的普爱这两个极端对同情的统治进行了辩护。本文提出了对《孟子》中两个著名故事的解读,一个是孺子入井,另一个是齐宣王赦牛,这两个故事是理解孟子有关政治领域的同情的论述的典型事例。本文认为,孟子通过批驳自我牺牲和利他主义的两种极端成功完成了对用同情进行统治的辩护。考虑到与利己主义或自爱的相容性,本文分析了孟子在与统治者的对话中体现出的共享快乐的观念。要达成儒家的国家理想,统治者不必压抑或牺牲其自身利益。但统治者的自身利益需要通过培养他的同情心来进行指引和引导,从而可以与包括王国中的陌生人在内的民众共享和延伸快乐。  相似文献   
22.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我明白这个题目如其所示 ,确实有蓄意挑衅之嫌。即便如此 ,我还是相信它相当准确地表达了我们的某些先进社会———指我首先予以考虑的社会———的情形 :如今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信息量是如此庞大 ,以至于我们作为能够容纳和“主宰”信息的可能“主体” ,不得不转而求助于机器、人工记忆 ,等等。现代性也是一个天才观念和天才崇拜相继得到发展的时期 :首先是列奥纳多的“全才” ,然后是艺术天才 ,对他们而言并且为他们所创 ,“自然是艺术的法则”。天才的这两种形象看来相距甚远 :一种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梦想的能够达到博学的…  相似文献   
24.
导论———奥内拉·蓬佩奥·法拉科维目前,阿尔多·卡皮蒂尼的生平和行为重新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这位意大利的非暴力哲学家,1899年出生于佩鲁贾,196 8年在那里逝世。各种大会、出版物和集会正将意大利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他那纯洁的生活方式:深深印刻在他生命中的,先是反抗法西斯的勇敢抉择,再是他长期被大学界和官方文化所边缘化的经历;此外,他的等身著作(从他1937年法西斯统治巅峰时期在贝内代托·克罗齐的帮助下出版的《宗教体验的要素》,到《开放的宗教》这最后一部被天主教会选入索引目录的著作,最后再到文章“穿越三分之二个世纪”———…  相似文献   
25.
苏州具有深厚的传统审美文化底蕴和氛围。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苏州不仅没有丢弃掉自身的审美文化传统,而且对其进行了非常成功的保护、改造、创新和发展,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苏州一方面继承和保护着城市的审美文化传统,使其以活生生的形态在城市文化和生活中延续;另一方面苏州欢迎和接受现代化和西方审美和艺术思潮,以学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理解、吸收和利用西方现代审美与艺术。因此,苏州大学的美学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美学实践课,作为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和理解当下对西方审美特点吸收利用可能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26.
探讨了初中生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效应。结果发现:高自尊初中生对积极词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效应,低自尊初中生对积极词和消极词均不存在注意偏向效应;当对比图片为高兴-生气或高兴-中性表情时,高自尊初中生对高兴表情均存在显著的注意偏向效应,当对比图片为高兴-生气时,低自尊初中生对生气表情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效应;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初中生分别对与自我有关的正向、负向形容词存在显著的记忆偏向效应。  相似文献   
27.
这篇实验性文章主张,相比大多数主流西方哲学,西方哲学最近的趋势为包括中国哲学在内的产生于非西方传统的哲学提供了更为开放的路径。更为具体地说,作者认为稍经修改的雅克·德里达的延异概念提供了一个与中国本土哲学解释路径对等的解释学路径。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不能在概念术语层面化约为彼此,有关其中任何一个的最终意义或解释是先天难以达到的,因此提供了一个在全球哲学和伦理学层面开放中西对话甚至是二者的整合的未来。  相似文献   
28.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医学社会学探讨山西焦化工业总公司职工医院(031606)李红霞,王萍兰,卫崇理一、临终关怀是被动的安乐死临终意味着走向死亡,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作出客观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关心、体贴、照顾病人,以提高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9.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有关儒家的礼或曰仪式礼节之概念的一种解释,并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有关行为和心的哲学。为达成这一目标,作者集中关注并分析《论语》中的段落,尝试建立儒家有关人类行为的主要论点。通过比较儒家有关人类行为的观点和西方的观点,作者所阐明的是礼这一概念的独创性。《论语》中有关礼的主要论点包括:(1)作为人类行为的本质特征,礼是平常的和无所不在的。(2)礼是我们的心的社会化形式,是一种内在的外在,就此而言,礼预设了心与身的统一。(3)礼是一种社会媒介,藉此我们与其他人互动,从而达成共同的价值并将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和谐的、美的空间。为了论证上述论点,作者集中讨论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中心性,并借用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语言学习理论,以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概念,还有儒家的正名论。  相似文献   
30.
两种范式下有意遗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英语词汇为材料,采用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作为外显记忆测验,词干补笔测验作为内隐记忆测验,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单字范式与字表范式下的有意遗忘效应及其机制。结果发现:(1)单字范式下,三种测验中都存在有意遗忘效应;而字表范式下,只有词干补笔和自由回忆测验中存在有意遗忘效应;(2)三种测验中,单字范式下记忆项与遗忘项的差异显著高于字表范式下二者的差异。这表明,两种范式下有意遗忘效应产生的机制是不一致的,且相较于字表范式,单字范式下有意遗忘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