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李世峥 《天风》2011,(7):41-43
众所周知,教堂决不等同于教会,但教会却离不开教堂。因此,历代教会都将建堂工作视为教会事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会恢复活动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信徒人数不断攀升的同时,教堂数量亦与日俱增,我们为此而由衷地感谢上帝的赐福。然而,当前的中国教会,在建堂工作中尚有不少缺欠,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李世峥 《天风》2009,(1):9-11
以色列人在遭受非利士人多年的躁躏之后,在上帝的帮助下,打了一场大快人心的胜仗。“从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13节)对于以色列人,这场胜仗有着继往开来的意义,平息了外族的骚扰,开启了和平的时代。然而,这次胜利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摆脱外邦人的欺压,更为重要的是,以色列人通过这件事对上帝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对信仰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11,(2):7-9
经过三年的奔波劳碌,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令他念念不忘的,就是门徒们的信仰状况。就当时的状况而言,门徒们还难以胜任福音传遍天下这项神圣的使命,因为他们对耶稣的认识尚不清楚,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因此,耶稣在繁忙的工作中腾出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4,(10):30-31
再读《诗篇》第99篇,我被其中一段深深吸引:“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你应允他们.  相似文献   
15.
李世峥 《天风》2016,(7):36-37
正四福音书共同记述了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迹,但四位作者的叙述角度各有不同,甚至就同一个事件而言,各人的记述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想要深刻理解耶稣生平的某一事迹,就必须阅读四福音书中关于此事的全部记述,这样才不至于犯以偏赅全、舍本逐末的错误。"五饼二鱼"的神迹,四福音书都有记载(这是唯一一个四福音书均有记载的神迹),但四位作者的叙述并不相同。因此,理解这个神迹时,不可忽视任何一本福音书的记  相似文献   
16.
<正>我曾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喻道故事:一对家境贫寒的夫妇,育有两个性格各异的儿子,哥哥外向,弟弟内向。一天,父母给哥俩买了同样款式的衣服。看到漂亮的新衣服,哥哥高兴地跳了起来,激动地说:"父母那么穷,还给我买这么漂亮的衣服。我好开心!"一旁的弟弟却哭了起来,伤心地说:"父母那么穷,还给我买这么漂亮的衣服。我好难过!"多年来,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7.
牧者的软弱     
李世峥 《天风》2008,(20):30-31
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不是,是我自己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8.
李世峥 《天风》2017,(4):17-18
<正>"互联网+"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教会的文字事工何去何从?这是今天的教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我想从挑战、机遇和出路这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挑战"互联网+"时代,给整个信息传播的生态链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传统出版走向数字出版,让媒体呈现融合趋势,但也让传统出版的  相似文献   
19.
李世峥 《天风》2012,(12):16-17
在使徒时代,教会尚属“新生事物”,并没有被那个时代所理解、所接纳。在这种情况下,教会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成为获取社会和民众认可的机会。据《使徒行传》3章记载,彼得、约翰曾借着对一位瘸子的医治,向在场的犹太人展示了教会的见证,使他们“满心希奇惊讶”。在这个过程中,彼得说了一句重要的话——“你看我们”,这是引起瘸子注意并引来众人关注的直接源头。“你看我们”,这是教会为见证基督的荣耀而向社会和民众发出的邀请。  相似文献   
20.
李世峥 《天风》2012,(4):12-1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出现过较长时间的断层。因此,复堂以来,各地教会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人才荒”,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羊多牧少”。于是,各地教会克服重重困难,相继恢复、创办神学院校或培训中心,开始大力培养教牧人才。据悉,当前全国已经有20余所全日制的神学院校,并且有难以计数的培训中心。从1981年第一所神学院复校,至今已超过30年。经过这么多年的神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