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宋代士大夫不满足于仅仅是作为“道统”代表,同时还希望以“道统”主导“政统”。所以宋代士大夫不仅是道统传承的文化主体,同时还是“共治天下”的政治主体。在相对宽松的政治条件下,两宋士大夫参与了对“祖宗家法”的建构,并在宰相制度、经筵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宋代士大夫逐渐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力与文化权力。宋代士大夫拥有的两种权力是互助的他们努力以文化权力去强化其政治权力,而他们又希望以政治权力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文化权力。  相似文献   
12.
孔子创建了以"六艺"为核心的经学体系,又开创了"六经以外立说"的子学体系。在汉以后的典籍分类中,儒学分布在六艺与诸子的不同部类。"六艺"与"诸子"不仅仅是典籍形式与学术形态的不同,二者的思想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六经"与"诸子"的思想主体分别是君王与士人,相应其思想旨趣也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 5月 3 0日至 3 1日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与台湾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在长沙岳麓书院联合举办了“传统中国教育与二十一世纪的价值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的 2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主要围绕以下议题展开 :(一 )传统教育的涵义、使命、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及传统的教师理论。黄俊杰教授 (台湾大学历史系 )指出 ,儒家传统中“教育”具有三项涵义 :(1 )教育是唤醒主体性的事业 ;(2 )教育是指典范的学习 ;(3 )教育是社会政治改革的事业。随着工业化而来的知识“商品化”的影响 ,现代教育出现了很多弊病 …  相似文献   
14.
反应时间的年老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随着人口老化问题日益突出 ,认知老化 (CognitiveAg ing)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认知老化模型的研究证明速度是认知老化的中介因素。无论是传统的认知能力 (特质 )测验 ,还是近年兴起的PASS理论指导下的智力过程评估 ,均将速度作为分析、评估的重要指标。老年性痴呆 (AD)研究发现早期AD病人有反应时间延长 ,错误较多等特点。因此探讨反应时间的增龄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对于反应时间和认知老化规律的研究 ,认知功能评估以及AD早期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有些研究证实 ,反应时间自青年期后开始逐渐延长 ,老年期…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的中国发生了重大变革,唐宋变革的主要力量是士大夫。宋代打破汉唐的"士族门第",形成了一个来自民间社会、但又能够集政治精英、社会精英、文化精英为一体的士大夫群体。宋代士大夫作为政治主体和文化主体,他们的学术视野、政治情怀、人格理想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力推动了唐宋之际的思想变革。宋代士大夫群体作为文化主体力量,主导了一种新型儒学的兴起和发展,终于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宋学。宋学既强调回归儒家经典又有创造性哲学思辨、既追求现实政治功利又向往超越性宗教情怀,是一种新型学术形态。宋代士大夫通过对唐宋学术转型的推动,创造出这一种崇尚"明体达用"、"内圣外王"、"义理之学"的"宋学"。  相似文献   
16.
儒家道德哲学的建构是以人性论的建构为基础的。先秦儒家思孟学派以人的内在德性为人性,并且希望建立人性的超越源头。但人性的超越性依据如何建立?此超越性依据与人的道德主体性有何内在关联?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此作了出色的回答。朱熹的"性即理"从宇宙本体论推演出人性论,肯定人的道德本性源于宇宙本体;"心统性情"把人的理性和情感纳入心的统御之下,凸显了超越性依据与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四书》是先秦的历史文本 ,理学是两宋的时代思潮 ,它们之间存在着历史时代的差异。朱熹将《四书》诠释过程规定为 :先达之言→圣人之意→天地之理 ,就是希望通过“语言———文献”的诠释方法 ,来解决《四书》诠释中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差别问题。朱熹的《四书》学诠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不仅是由于他的理学适应了两宋以后思想文化变革发展的时代性需要 ,同时也因为他的《四书》学重新发现了那已经失传的儒学学统。  相似文献   
18.
<正> 胡宏(公元?~1161年),字仁仲,福建崇安人,学者称五峰先生。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和其父胡安国一起隐居湖南衡山,讲学著书,创立湖湘学派。胡宏的代表著作是《知言》。这部书是他“优游南山之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张栻《胡子知言序》)而完成的。学术史家全祖望对胡宏的理学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宋元学案·五峰学案》)胡宏到底留下了一些什么思想?这是一个需要作深入细致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此只能对胡宏的理学思想作一粗略的勾勒。不当之处,祈望学界前辈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岳麓书院创建1020周年纪念,1996年8月25日至29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香港孔教学院、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湖南大学等单位主办,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儒家教育理念与人类文明国际研讨会”在湖南长按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教授学者150余人参加学术讨论,提交论文80多篇。现就会议论文及讨论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一、探讨儒家教育理念的意义与会学者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峰,以比较文化的宏观视野,来思考儒家教育理念与人类文明这一重大课题。一些学者回…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在晚清的学界、政界均有很高的声誉。本文主要以他的礼学为重点,探讨他的学问与治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曾氏“无所不窥”的学问追求中,礼学一直是他关注的学术重心,并包括了礼经学、礼仪制度考订、礼学理论等各个方面。他的礼学所以体现出“兼综汉宋”的学术旨趣,其实均源于他以礼治人的经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