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试论荀子哲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荀学的历史命运在儒学发展史上,所受诉病最多的恐怕莫过于苟子了。但无论后儒如何评价苟子,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苟子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其一是对儒学的复兴之功。孔子死后,内部的分化与外部的挑战使儒学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中,乃至一度出现了“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以孟子·股文公下》)的局面。正是孟子和苟子的出现,才使得处于颓势中的儒学得以挺立不倒、重新崛起。苟子的另一个功绩则是在传经方面。据史家考证,现存儒家请经除个别经典证据不足外,大多传自苟子。所以清代汪中作《苟卿子通论》说:“苟卿之学出…  相似文献   
62.
蔣起斌 《心理学报》1965,10(2):50-55
我們知道,通过綜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并逐步灵活运用。在学生的实际练习活动中,对同样难度的练习內容,提出不同要求,对巩固和熟练所学习的知識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因此,从练习本身来說,怎样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維,通过练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乃是改进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际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63.
方以智易学中的"密衍"思想,主要体现在"<河图>变<洛书>"的过程中,认为<河图>强调五行相生,而<洛书>强调五行相克,二者展示了儒家所推崇的生生之德.由"金火易位"出发,方以智等人深化了对"五行尊火为宗"与"金生水"等命题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新观念.  相似文献   
64.
65.
赵菊  佐斌 《心理学探新》2011,(6):489-493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谐伦理观。“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同”与“和”是一对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现代心理学从人际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都阐述了同与和的关系。人际理论家分别从特质、情境和行为互动层面提出互补匹配与和谐的关系,而社会认知理论家以自我和他人相似特质为起点,建构了以感知水平和情感为中介的相似性和谐模式。本文结合以往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和而不同”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同时关系层面是影响互动双方评价互动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62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探讨大学生群体认同、自尊和心理疾病污名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使用LISREL 8.70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认同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污名,且通过自尊和公众污名这两个中介变量影响自我污名;(2)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我污名,公众污名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污名.结论:三个变量之间相关非常显著;所建构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67.
刘伟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22-122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以其数量繁多,内容详实而为人所知,在英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具体体现为地府之官僚主义、人仙之美好愿望、志怪中的民俗、诗赋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为时代背景和宗教因素两点。  相似文献   
68.
阐述生命的三种基本属性及三种属性之间的关系,死亡的实质及其与植物人的关系,根据生命现象的过程论提出准生命的概念,探讨准生命与重残儿、生育控制、植物人等之间的关系。认为植物人不是准生命,脑死亡并非进入准生命状态,生育控制并非违反人权,而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69.
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整合模型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琼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00-907
在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历史、两个独立的相关研究及其近期发展趋势作了回顾后,着重介绍了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整合模型(调节—缓和模型),指出了这一模型的重要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0.
郭熙画学思想对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拟人化"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美与时代》2007,(11):48-50
郭熙是一位典型的宫廷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在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左右下紧紧维系着皇家及贵族的爱好.但郭熙对于绘画主、客体关系的强烈关注与体认,又使他在此影响下将自然对象进行"拟人化"的处理,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在创作过程中的平衡统一,从而使儒家伦理纲常观念鲜明而独特地体现在郭熙画学思想的整体建构中,即通过其理论系统<林泉高致>及<早春图>等作品将这一观念进行全面的表述与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