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基于抑郁的差别易感性模型,以301名大学生(年龄=19.15±0.63岁,年龄范围为17~20岁)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关键环境因素(儿童期受虐和主观幸福感)和重要位点(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1)儿童期受虐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儿童期受虐和大学生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2)主观幸福感在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 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多态性在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抑郁症状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携带rs6323位点G/G与T/T纯合子和rs17110747位点G/G与G/A基因型,携带rs6323位点G/T和rs17110747位点A/A基因型个体主观幸福感对抑郁症状的负向预测更强。  相似文献   
32.
选取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一所重点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学生为被试,采取自由参与研究和被试自我报告、被试报告友伴、友伴自我报告吸烟行为的方式,从认知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感知的与实际的友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验证了认知发展理论,即感知的友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而实际的友伴吸烟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研究还发现,性别和友伴关系类型对感知的与实际的友伴吸烟行为之间的差异存在明显的主效应;友伴自我报告的吸烟行为超过被试自我报告的吸烟行为。讨论揭示了研究结果对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吸烟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方晓义  董奇 《心理科学》2001,24(4):478-478
青少年饮酒和由饮酒引发的各种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研究(Bloch等,1991;Kandel,1989)揭示,饮酒行为与青少年的许多问题行为(如违法犯罪、吸毒等)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另外,成人的饮酒行为一般是从青少年期开始的。减少成人饮酒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减少青少年的饮酒行为。但我国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李建华等,1993)。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饮用啤酒、葡萄酒和烈性酒的普遍性,及性别和年级差异。并对饮酒行为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4.
青少年父母监控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年级中选取了109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他们分别报告父亲和母亲的主、客观监控水平和监控手段(控制、沟通和搜寻),以探讨我国青少年父母监控的现状。经过(2)卡方检验、相关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讲,母亲在家庭里是青少年的主要监控者:母亲监控的客观水平高于父亲,并且母亲使用三种监控手段的情况均多于父亲;(2)女孩受到的父母监控超过男孩:母亲对女孩的客观监控水平高于男孩,并且母亲对女孩更多使用沟通手段;父母对女孩使用控制手段的情况超过男孩;(3)父母监控的年级差异并不明显,只有父母对初一学生会更多使用沟通手段;(4)父母对沟通手段和控制手段的使用都与客观监控水平呈正相关,但与主观监控水平呈负相关,而搜寻手段使用与监控水平之间的关系则跟沟通、控制手段相反;沟通手段对客观监控水平的正向预测力最强,搜寻手段对主观监控水平的正向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35.
尼古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尼古丁依赖是香烟成瘾的主要原因,其特征为无法克制的尼古丁觅求冲动,以及强迫性地、连续地使用尼古丁,以体验其带来的欣快感和愉悦感,并避免可能产生的戒断症状。该文主要从动物模型和人类脑功能成像两个方面来综述已有关于尼古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成果,发现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尼古丁依赖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然而,目前对于尼古丁依赖的研究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出发,较少研究其动态过程;并且尼古丁依赖与其他药物依赖之间的差异也缺乏直接的证据,因此这些都将成为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
采用问卷法对2436名四至九年级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歧视知觉与行为适应(亲社会行为、不良行为)的关系以及个人成长主动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歧视知觉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不良行为;在此关系中,个人成长主动性有中介作用,歧视知觉部分通过削弱个人成长主动性进而影响行为适应;个人成长主动性也有调节作用,随着个人成长主动性水平的提升,歧视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抑制作用加强、对不良行为的消极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37.
家长教育卷入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但能否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力,可能是提升学业成就的关键环节。研究将与自主学习相关的多种个人内部因素整合为自主学习力,对12万余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建构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分析显示父母教育卷入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体现为两条路径:(1)父母主导路径:父母投入通过其自我报告的自主支持对学生学业成就产生显著影响;(2)学生发展路径:学生通过其所感知的父母自主支持提升其自主学习力,进而自主地促进其学业发展。研究提示,如何提高家长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和支持能力,是家校协同促进学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保障“双减”不降学业成绩的一项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38.
以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133名流动儿童和129名非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工作记忆、元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非流动儿童更低,父母教养方式更消极;(2)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元认知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多个维度与元认知显著相关,而只有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与注意力显著负相关;(3)在流动儿童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部分中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元认知的影响,效应量为30%。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通过对161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影响。经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与非网瘾青少年相比,网瘾倾向青少年的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显著更高,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都更差;(2)行动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而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3)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认知冲动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父子沟通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行动冲动性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对于低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但对于高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正向但不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的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地区选取155对夫妻,采用Brennan等(1998)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Stander编制的婚姻归因量表(MA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报告其依恋风格、婚姻归因方式和感知到的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夫妻对婚姻质量的总体知觉较为一致,但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2)夫妻双方在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两个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婚姻归因上,妻子比丈夫表现出了更多的消极归因;(3)妻子的消极依恋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丈夫的消极依恋对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的依恋风格、归因方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的依恋风格不能显著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但其归因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的归因方式并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