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阐释了道德情绪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关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的近期研究结论及其影响因素。3~10岁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经历了一个从不高兴到高兴再到不高兴的发展过程,这一进程受到儿童的内在社会认知能力(儿童能否理解愿望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特性、考虑道德因素的能力、观点采择能力,对犯过人格特质的理解等)及其所处的外在情境因素(所面临情境或事件的性质、情境的不一致性等)的影响。最后,作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田学红  方格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3,26(3):441-444
采用找物范式研究小学7、9、11岁儿童利用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对目标物位置进行编码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交点位置编码和平行线上对应点编码认知成绩的年龄效应显著。实验任务对儿童认知成绩的影响不同,11岁组儿童交点位置编码认知成绩显著好于平行线上对应点编码认知成绩,7岁组和9岁组两个任务的认知成绩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3.
儿童语用技能发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语用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音学一起构成了语言符号研究的 4个分支。其中 ,语用学是关于说话人 (或写作者 )所传递的和听话人 (或读者 )所理解的意义的研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由于语用学的兴起以及儿童词汇习得和语法习得等方面研究的相对成熟 ,儿童语用技能发展开始引起了西方研究者的重视。儿童的语用技能是指儿童在交际环境中按照语用规则去得体、有效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价值在于运用 ,语用技能是言语发展的高级层面 ,儿童语用技能发展研究对于儿童语言教育、社交技能培养、社会性发展以及言语障碍儿童训练等应用需…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以Kohlberg的“朱迪两难”探查了7-15岁儿童认知和解决家庭人际关系矛盾冲突的道德推理发展.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即儿童的有关发展不仅制约于有关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制约于分化和整合自己和别人观点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依照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儿童的有关发展可以划分出4种不同的水平.本研究还深入探查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以及影响差异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45.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就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并指出了该领域理论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6.
儿童逻辑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追踪研究和横断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7岁、9岁和12岁儿童的逻辑关系认知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项目间差异很大,而且不同实验项目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儿童间的个别差异也很大,这主要与儿童的家庭教育程度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学校教育条件等因素有关,并且儿童的逻辑关系认知能力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儿童的智力水平有很高的相关。另外儿童的物理逻辑认知并非都按固定不变的顺序发展。  相似文献   
47.
学前儿童对时距的估计及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格  冯刚  姜涛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93,26(4):12-18
该研究旨在探查学前儿童对时距的认识过程及其认识策略。使用2秒、4秒、6秒、8秒四种不同的时间间隔作为刺激物,在每次呈现之后要求儿童按键再现时距。5岁和6岁的学前儿童参加这一实验。主要结果表明:5、6岁儿童已能区分只有几秒钟差异的单一时距;在无声音参照条件下,他们对4秒钟的估计较为准确,而在有声音参照条件下,5岁儿童则对6秒钟的估计更趋准确。研究材料还证实了,儿童从5岁起初步能够使用时间标尺,开始把时间看成是可以计数的维量。  相似文献   
48.
本实验研究是作者以前三个实验①②的继续,实验中给儿童演示一个物体碰撞的因果系列事件,告知儿童有关的因果机制,要求儿童对两种可能的时间或空间信息作出选择性的归因判断.结果表明,在学前儿童中已迅速发展着一种依据因果系列事件的时序关系或空间距离关系作出因果判断的能力,在利用时空信息时,他们对时间信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9.
单字词的学习年龄对小学生汉字识别的影响(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以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为被试 ,采用字词的真假判断任务 ,选取分别在语文课本中一、三、五年级出现的三组字 (分别记为A、B、C三组字 )为真字 ,考察了单字词的学习年龄 (LA)对小学生汉字识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 ,单字词的学习年龄 (LA)对小学生的真假字判断反应时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0.
我国汉字识别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字形属性、字音属性和字义属性对汉字识别的影响以及汉字识别与大脑等四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界在汉字识别领域取得的新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今后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