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共享伦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利益至上,这是共享伦理最为根本的要求;二是尊重人民的主体性;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志愿服务领域,人民利益至上的伦理要求主要体现为社会公益至上;尊重人民主体性的伦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尊重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自愿性、维护志愿服务对象的尊严这两个方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慈善救助和伦理关怀上。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正义既是行政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公共行政实践的核心价值要求,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一些学者对这一问提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对行政正义或行政公正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弥补的地方.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冬艳教授所著<公共行政正义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从义务论、目的论和德性论三个维度对"公共行政正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伦理学解读,有力地推进了公共行政正义研究,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现意义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有机结合: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有机结合;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有机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公益视域中的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益视域中,公平正义的实质就在于给弱势群体以应有的伦理关怀,通过各种形式的援助,使他们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最为重要的课题.各级政府必须始终以公平正义作为制定弱势群体扶助政策的理念基石,依靠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来改变我国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5.
道德需要是主体意识到道德与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意义后而对道德产生的心理倾向。道德需要作为人的特殊的高级需要 ,具有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慈善伦理研究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并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目前我国公益慈善伦理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慈善伦理学,这既是新时代我国公益慈善伦理研究应当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国公益慈善伦理研究的根本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学界一般把斯宾诺莎定性为无神论者,可是斯宾诺莎自己曾经否认无神论的指控。解决这一身份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无神论"一词的历史含义,而在于斯宾诺莎对宗教概念的理解。斯宾诺莎认为新宗教与迷信相对立,他并不相信传统启示宗教的神学,由此我们可以同情地理解斯宾诺莎为自己的辩护,但仍不得不将无神论者的身份冠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