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王慧媛  隋洁  张明 《心理学报》2018,50(10):1071-1082
采用线索化范式, 操作性地建立线索和靶子的语义关联, 考察语义关联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实验1采用特征线索意义靶子的形式, 建立某一特定语义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线索靶子语义一致时线索捕获注意, 线索靶子语义不一致时同样的线索失去捕获注意的能力。实验2随机呈现线索颜色和靶子汉字, 建立两种语义概念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所有的线索都出现了捕获效应, 而不论其在某一具体试次中是否与靶子意义一致。实验3交换了线索与靶子的属性及概念, 采用意义线索特征靶子的形式, 结果与实验1一致。这些结果表明, (1)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符合关联性的无意注意定向假说, 刺激的捕获能力受当前的注意控制定势调节; (2)由语义概念激活的知觉表征在调节空间注意分配上与其自身相比形式相同, 但程度有所下降; (3)知觉特征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能够激活与其相应的语义概念, 使其吸引注意并调节空间注意分配; (4)知觉表征和语义概念的激活可能是双向的, 激活后在指导注意转移上表现出相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82.
采用突破连续闪烁抑制范式(b-CFS), 考察了经过情绪学习的刺激在无意识中是否存在加工优势。实验1使用不同朝向的光栅刺激, 结果发现情绪学习条件比对照条件的刺激在CFS中突破抑制时间更短。实验2考察了更复杂的朝向和颜色整合的光栅刺激, 发现情绪优势效应具有特异性, 仅局限于情绪学习的整合刺激。研究表明经过情绪学习后的刺激在无意识加工中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83.
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指主动动作到动作结果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主观压缩。基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是该效应的两种理论解释。本文首先分别介绍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 并从行为和脑机制角度提供相应的证据解释时间压缩效应的机制。同时, 本文提出了在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中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序列加工和平行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个体对出现在先前提示位置上的刺激反应更慢的现象。尽管大量ERPs研究发现呈现在线索化和非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刺激诱发的ERPs在250-300ms处存在一个稳定的差异(Nd250),但这一差异的方向却并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结合经典的线索-靶子范式,考察刺激放置的朝向是否会影响到IOR中Nd250效应的极性。结果显示虽然刺激放置朝向并未有影响到Nd250的极性,却对早期P1成分的线索化效应的地形图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这表明1)过往ERPs研究中的Nd250效应极性的不一致并非源于刺激放置朝向的作用;2)刺激的放置朝向会导致早期线索化效应(P1)在地形分布上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85.
王慧媛  隋洁  张明 《心理学报》2016,(7):783-793
采用线索化范式,操作性地建立线索和靶子间的关联,通过比较不同搜索策略任务下不同线索靶子关联条件间的捕获量考察关联水平及搜索策略对注意捕获的作用,并分析抽象的意义概念对空间注意分配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意义线索的注意捕获符合关联性的注意定向假说,只有符合当前注意控制定势的线索才具有捕获注意的能力;(2)知觉关联在调节无意注意定向上具有主导性,调节能力强,能将其他因素效应掩盖;语义关联单独作用时对无意注意定向有调节作用,但调节程度小,效应易被掩盖;(3)搜索策略虽然能够大大提高反应速度,但只有基于特征独子的搜索模式对无意注意定向有调节作用,且调节能力有限。研究再次认证了空间无意注意转移中注意控制定势的作用,同时指出抽象的概念加工能够根据当前的环境有效指导后续的选择和行为。  相似文献   
86.
张帆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21,53(6):555-564
采用经典的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 通过操纵基于干扰物颜色的统计规则, 考察其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迫使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时, 与无颜色独子的条件相比, 被试在所有呈现独子的条件中反应都显著较快; (2)与呈现低概率颜色独子条件相比, 呈现高概率颜色独子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显著较快。研究表明, 统计规则对注意的影响不局限于刺激位置, 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也会影响注意抑制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87.
预览效应是一种在已经存在的多个旧客体中优先选择多个新客体, 对新客体表现出优先加工的现象。文章综述了预览效应认知神经机制的两种主要观点:(1)旧客体抑制观点, 认为预览效应是由于对旧客体的抑制; (2)新客体突现捕获注意观点, 认为预览效应是由于新客体出现伴随着亮度突然增加捕获注意。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主要争论在于:预览效应与新旧客体亮度变化的关系; 新旧客体的颜色关系是否影响对目标的搜索; 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 旧客体形状变化是否还会破坏预览效应。文章指出, 预览效应是旧客体抑制机制与新客体突现捕获注意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徐菊  马方圆  张明  张阳 《心理学报》2015,47(8):981-991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当线索-靶子的时隔大于约300 ms时, 被试对呈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子相较对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靶子而言反应更慢的现象。新近抑制标签 (Inhibitory tagging, IT) 理论指出, 除返回抑制外, 一个由前额叶执行控制系统负责的抑制标签机制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 起着暂时中断刺激-反应链接的作用。然而, 迄今为止, 该理论的关键假设-“抑制标签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返回抑制发挥作用”还未有来自常规被试研究的支持。结合线索-靶子和Stroop范式, 采用8(训练天数)×2(线索-靶子关系)×3(色字一致性)的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通过连续8天的长时训练对常规被试的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功能在学习可塑性上的差别进行考察。结果发现, 返回抑制随着练习的增加呈现出了显著降低的趋势, 而抑制标签并未随着练习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分离, 为抑制标签理论的关键假设提供了重要的来自常规被试的证据。  相似文献   
89.
拥挤效应指对外周视野内目标刺激的识别受到该刺激周围无关刺激干扰的现象。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拥挤效应发生在特征加工水平, 是由刺激特征间的过度整合引起的, 并基于此提出多种理论假设, 包括特征整合、重心解释、强制平均以及相应的量化模型, 但这些模型还缺乏直接的支持性证据。未来的研究应该结合ERP技术, 采用多种刺激(如运动刺激等等), 考察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拥挤效应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90.
王协顺  吴岩  赵思敏  倪超  张明 《心理学报》2016,48(2):130-140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义符(形旁)和表示发音信息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以往研究虽然肯定了声旁在形声字加工中的作用, 但对形旁的作用仍存在一定争议。结合行为和脑电技术, 采用汉字判断任务, 以形旁和声旁均为独体字的形声字作为实验材料, 通过操纵形旁频率和声旁频率,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形旁和声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作用。行为结果(实验1)发现形旁频率并未引发反应时和错误率上的显著变化, 而声旁频率在反应时和错误率上均产生了显著的效应, 相对于低频声旁, 高频声旁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错误率更高。脑电结果(实验2)发现, 相对于低频形旁, 高频形旁在前脑区引发了一个波幅更小的N400; 而声旁频率不仅可以在全部脑区引发N400的变化, 同时在左脑的前、中脑区引发了P200的变化。相对于低频声旁, 高频声旁所引发的P200波幅更小, N400波幅更大。两实验结果说明, 在形声字识别中, 形旁和声旁均可以产生作用, 但形旁的激活时间要晚于声旁, 且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