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如今精神疾病已成为中国严重的疾病负担,目前,精神障碍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性措施,其中,药物治疗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精神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的确为许多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带来了福音.精神药理学的发展史、当代进展与现状以及"个体化治疗"问题中都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2.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因素,选取网络成瘾的24名大学生进行16PF、SCL-90的问卷调查,并和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在人格特征上,成瘾组在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和独立性有别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成瘾组在抑郁和敌对等项目得分要高于对照组.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不良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3.
医生职业倦怠及社会、组织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医生是职业倦怠研究最早关注的职业之一,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认为我国现阶段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医疗政策、法制层面存在缺憾、经济和心理回报不够、价值观冲突、缺乏控制、角色冲突等有关。呼吁从社会、组织层面深入研究我国医生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4.
应激及心理应对方式等与人的心身健康关系十分密切 ,是近 2 0年来倍受关注的概念。许多证据[1] 表明人格在应付生活事件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反过来 ,从发展心理学、人格形成的社会化过程等理论角度[2 ] ,也充分证实了生活事件或应激等对人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应激的中介机制固然重要 ,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在人格基本形成以后 ,生活事件或应激对人格所起的作用。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或较长时间里都处在困难境地时 ,一个人的人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或者说应激或生活事件会对人的人格发生怎样的作用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有关…  相似文献   
55.
刘晓婷  张丽锦  张宁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875-1886
睡眠质量影响个体冒险行为已得到许多研究的验证和支持。睡眠缺失既影响大脑前额叶功能的完整性, 也影响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的激活, 从而降低了个体对危险的知觉和对损失的敏感, 导致冒险意愿和冒险行为增加。已往相关研究多以成人群体为研究对象, 且忽略了个体特质与所处社会环境在睡眠质量与冒险行为关系中的交互影响。由于青少年期睡眠不足和高冒险行为普遍存在, 未来研究应对青少年睡眠质量与冒险行为的关系及其中的影响作用机制, 尤其是神经机制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6.
张宁 《学海》2008,(1):205-208
各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产生了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即一种事物在另一种文化里不存在,或者一种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及概念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相应的词来表达.这种不同民族文化间普遍存在着的语言空缺现象,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57.
张宁  梅琼林 《学海》2006,(5):60-64
本文将采用框架分析法对日本朝日新闻有关1996年台湾海峡军事]习,和2000年朱钅容基总理访日的报道进行个案分析,从中了解其新闻框架,并简单剖析新闻框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  相似文献   
58.
<正>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多样化,“机不离手”成为现代人的日常状态。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觉不觉得每天一刷手机就能发现闹心的事?这可真不赖手机!当大量网络信息聚集时,人们会对负性的信息产生偏好。网络负性信息是信息的一层外套,是指网络中负面的、消极的内容。人们在关注的网络信息时,总会对负性的信息给予更大的权重;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中,“坏的比好的”网络信息更具影响力,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59.
“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这几乎是几千年的历史中的另一个定律。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对于胜利者一方犯下的罪行,如发生在西方的卡廷森林的集体屠杀和发生在东方的“皖南事变”,便毫无触及。当南非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由曼德拉总统任命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负责调查、处理种族隔离时期的种种罪行时,他们不仅要面对前政权支持者犯下的罪行,也要面对昔日的受压迫者、今天的胜利者犯下的同样罪行。其中最为棘手、也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数温妮·曼德拉一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