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通过对 《吕氏春秋》成书年代问题所存在的几种有分歧的观点的分析, 认为: 1、吕不韦 “迁蜀”之后没有也不可能著书; 2、在探讨 《吕氏春秋》成书年代问题上, 人们似乎忽略了夏历纪年与秦之 “颛顼历”的不同; 3、《吕氏春秋》书似成于公元前241 年  相似文献   
62.
63.
要祈求更要赞美黎露伴朋友,你时常祈祷吗?为了实现一个甘美的心愿,一个焦灼的渴盼,在月朗风清的静夜,在晨光熹微的黎明,你的心灵喃喃呼唤天主,叫他快快聆听并答应你的呼求。可天主的应许,有时迟来几日,有时久久未降临。几番祈祷不得回应,你也许会焦急,甚至生出...  相似文献   
64.
探讨甲亢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住院诊断的甲亢合并ACS患者(甲亢组)64例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CS患者(对照组)56例,分析其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甲亢组静息性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纤维蛋白原(FIB)、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零病变及冠状动脉痉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甲亢合并ACS患者常发生静息性心绞痛,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有所不同,零病变及冠脉痉挛比例高,冠状动脉痉挛可能是其发生急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5.
本文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时期为例,讨论历史上各政权并列时期中国疆域问题。  相似文献   
66.
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及沟通不及时、不充分,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非语言性沟通在医患沟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沟通的基础,培养和提高自身非语言沟通能力,利用非语言沟通的积极效果,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67.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预计到2020年,盐城市老年人口将达19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1.5%。当前,盐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着总量少,差距大,规模小,标准低,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化服务程度偏低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鼓励和扶持包括宗教界在内的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8.
评价头部CT扫描对急诊晕厥患者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急诊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共10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扫描.对比CT结果与临床表现,以评估头部CT扫描的价值.结果显示108例患者中,2例患者CT结果提示有后循环梗塞形成,48例患者CT表现为正常,另外58例患者CT有异常发现;而39例脑源性晕厥患者中有31例(79.4%)脑部CT发现异常,高于非脑源性组(22/51,43.13%),二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推断,常规头部CT检查不一定能直接指出晕厥病因,但仍对晕厥致病机制起到一定提示作用,晕厥患者行头部CT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9.
基督徒的归宿是来世永恒的生命,那么,短暂的今生是否有意义?能够进人永生的是我们的灵魂,那么,必将化为泥土的肉身有什么价值? 我想主内的弟兄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在宗教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有些教友就对此生和肉身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此生无非是一个驿站,旅途的终点是天乡,所以此生过得怎样无足轻重;因为肉身各个感官的享用欲是撒弹诱惑我们的渠道,也更因为肉身的易于衰朽,所以是否健康长寿无所谓。 这类想法,乍听符合道理,可细一想来,就会发觉它与圣经的启示、与圣教会的道理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70.
叶枝青 《现代哲学》2008,38(1):28-36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专门列出一节系统考察唯物主义的发展史,对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关于人的存在的观点进行评论.这一评论标志着马克思在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上开始超越旧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试图解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史评论,以重现这种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